3月22日至24日,以“学思想·做实事·树新风”为主题的首届全国高校学生会组织“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交流展示活动在贵州师范大学举办。这是团中央部署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后第一次举办全国性项目交流展示。 “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交流展示活动现场。杨婕 摄 活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团队(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学校团委,学校学生会组织等)的1200多人来黔参加活动。活动现场,各项目负责人、参与者分享了各自项目开展以来的感悟与收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下午茶”现场。受访者供图 自首次举办以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下午茶”项目至今已有15年的历史,“校长下午茶”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茶话交流项目,更是学生参与学校决策、拓宽视野的重要机会,并成为中石大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最近一期的“校长下午茶”活动给中石大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罗楚龙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表示:“校长非常亲切地与学生们握手、共饮茶汤,并就各种话题展开讨论,从重大时政热点到学生的个人学业、生活和工作细节,无所不包。这种亲密的交流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校方的关注和关爱,也促进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良好关系。”“校长下午茶”加深了学生对学校发展的参与感和认同感的同时,增强了学生们的信心和责任感,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哈尔滨工程大学“零距离”关怀项目座谈现场。受访者供图 为从“住”“食”“购”“医”等围绕校园生活方方面面服务同学、维护学生权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会积极开展“零距离”关怀项目,听取、收集同学在权益维护方面的需求,及时反馈学校并跟进,搭建同学与学校职能部门的桥梁,对接学校后勤集团、校医院、信息化处等单位,维护同学权益,帮助同学们“工”克难题,“程”全便利。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会执行主席李鑫源同学告诉记者,参与项目以来,能够从点滴小事为同学们提供沟通的机会,促进学校发展,加强学生与学校之间联系,令他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之前有同学向我们反馈,外卖只能放在两栋公寓楼之间,没有一个合理的放置处。我们将收集的信息反馈之后,学校饮食中心和公寓的后勤集团就快速反应,一周内就给我们引进了智能外卖柜。智能外卖柜安放后,看见不少同学拍照时,我就为自己参与其中而感觉特别自豪。” 浙江大学“未来工作坊”学业领航工程项目组织同学走进名企。受访者供图 浙江大学从2022年起,面向同学所需,向内统筹学院资源、向外联动社会企业,开展“未来工作坊”学业领航工程。项目通过为高年级咨询类学员私人定制,助力学员升学深造;并为低年级普通类学员扩通渠道,实现全周期、全方位成长同时设有严格的绩效跟进与反馈机制,做到及时复盘并调整。“针对同学们的升学需求,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市面上的渠道参差不齐,部分机构是将学校资源售卖给学校同学并且无法保证质量,所以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积极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将学校资源共享,打破升学过程中的信息差。在学院给予同学们校内升学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利用学校资源帮助跨学校、跨专业的同学去选择未来方向,这也是我们搭建平台的初心,包括在这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只做升学,不是鼓励大家内卷,而是着眼于个人全方位的成长,引导大家做好未来规划。”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未来工作坊”学业领航工程项目负责人曲坤同学表示,“未来工作坊”学业领航工程将不断深入开展,从同学未来发展、数字化平台搭建和开展高校合作三方面继续深化。“让同学,服务同学;让理想,触手可及。” 湖南大学“青春成长论坛”现场。受访者供图 湖南大学“青春成长论坛”项目在继承岳麓书院优秀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同台共讲、同题共答、交流启智为特色论坛形式,通过“校院联动、学科交叉、线上线下”搭建了解同学困惑,感知朋辈心声的交流平台。“这些经历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新的视野,还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思考与启示。”作为项目成员,陈鹤一同学在活动中,通过与许多优秀的学子交流,聆听了他们的青春故事和成长经验,深切感受到,“‘青春成长论坛’活动是对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西南民族大学“四海同心主题教育晚会”。受访者供图 西南民族大学“石榴籽”成长服务项目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同学需求为牵引,通过“1+1+N”工作模式,即用好1个民族团结阵地促交往,依托1个铸牢宣讲联盟促交流,做精N个民族团结品牌促交融,切实为广大同学做实事。西南民族大学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朱显奇告诉记者,参与项目以来,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是参与组织的“四海同心”主题教育晚会,晚会将《文物古籍中的非遗》《道中华》巧妙融合在舞蹈、诗朗诵、说唱、服装秀等表演形式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表达。晚会正值中秋,结束后全场万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让我更加深刻感受到民大学子浓浓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认同感。 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开展新生专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受访者供图 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通过开展“新起航心方向”新生适应性提升系列活动项目,针对包括新生心理素质拓展、新生寝室默契大赛、新生专题团体心理辅导三个方面,面向院、班、寝、个人等开展了系列活动,至今已为1万余名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供了专业支持与成长帮助。项目成员何春娟同学表示:“在整个系列活动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素质拓展活动中的价值观拍卖。我们的拍品是大家希望在大学里收获的东西,比如考过英语四六级,获得奖学金等等。我现在已经大三了,也通过这个活动希望能帮助新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让同学们规划自己的大学四年应该怎样度过,将来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随着参与的时间越来越久,何春娟同学不仅提高了自我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心里也时常感到温暖,她说:“从大一时的活动参与者到现在的活动组织者,从一开始的受益者到现在,我能够帮助其他新生更好地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当看到同学们从活动中有所收获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助人的喜悦和满足感。”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9624”学生事务服务平台组织学校相关部门开展座谈。受访者供图 自2022年来,贵州工商职业学院搭建了多向互动、迅速反馈、大众监督的“9624”学生事务服务平台,旨在“9”分钟沟通做到情况清、事务明,“6”个方面的措施保服务、求时效,力争在24小时内解决问题。采访中,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学生会“9624”学生事务服务平台指导老师王攀霖提到在处理同学们急难愁盼问题时一次令他印象深刻的学生事务:“现在学校正处于三期建设时期,施工的声音影响到了同学们日常生活。从学生投诉到负责部门反馈,负责部门再向校委会反映,学校迅速处理,很快就给邻近施工处的宿舍发放了耳塞和助神茶。”因为渠道的畅通,所以问题得到高效解决。“当我们看到同学们给予好的反馈,还给我们送来表扬信时,我们是最欣慰的。”王攀霖老师表示,“9624”学生事务服务平台不仅只是一个意见反馈平台,更打通了学校与同学们的沟通渠道,简化意见反馈流程,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实现学校与同学的双向良好互动,把“我为同学做实事”活动落到实处。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