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聚焦县直单位结构性超编、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作用发挥不显、基层一线治理人手短缺等难题,创新设立五类“特派员”,引导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二次择岗”,到乡镇、重点领域“二次创业”,解锁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新路径。 打破传统,编制下倾撬动干部下沉 “由于以前用编不规范,我任职的单位满编,造成了人编分离,工资关系等无法转递。现在通过‘五员’理顺了,我在新岗位上越干越有劲。”澄塘镇新任乡村振兴特派员胡友胜深有感触。 此前,宜丰受困于县直单位结构性超编难题,县直有一半以上无行政编制空缺,有的单位十几年没有新招录过公务员。招人难、干部交流难与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占用了大量编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为此,宜丰打破“人编分离”选派传统,有针对性地把推动行政编制资源力量“下倾”与引导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下沉”结合起来,出台《关于选拔退出领导岗位职级公务员担任“五员”的实施意见(试行)》,在编制管理、岗位设置、人岗匹配上“三向发力”,让“县直干部”变成“一线干部”,推动破题解题。统筹全县行政编制资源,建立“编制周转池”,将选派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的编制纳入周转池单列管理,选派期间的行政关系、党组织关系、工资待遇同步转入任职单位。科学设置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社区治理、生态环保、文明创建等五类“特派员”,经自愿报名、组织推荐、统一考核、择优选派、研究调配等五道程序,按经历相关、业务相近、人岗相宜原则,择优选派。目前,该县已选派36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到乡镇(工业园区)任职。 打消顾虑,保障有力调动换岗有劲 编制下去了,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真的“下得去”吗?为此,在选派之初,宜丰做足了调研文章。 针对调研发现的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担忧乡镇福利待遇地域差异“不愿下”和退休时回不了县直单位“不敢下”的问题,为消除干部顾虑,《实施意见》明确,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在任职期间的工资待遇所需资金由县财政单列兜底保障,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等按原单位缴费基数保持不变,做到待遇不减,标准不降。此外,派至乡镇的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享受乡镇补贴,由任职单位负责后勤保障。并明确,到龄退休的可调回原单位退休。有了“双重保障”,选派干部下得安心、干得放心。 待遇保障是基础,持续激励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招。宜丰在年度考核上按30%-35%的比例单独设置评优名额,表现良好、在试用3个月后优先晋升一个职级层次任职,到龄退休前,择优再晋升一个职级层次,有效缓解了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在县直部门职级晋升“职数少、呼声大”难题,也为干部“二次创业”打下了一针“强心剂”。 打磨机制,考评精细推动上下精准 退出领导岗位干部都是曾经的县直单位领导,现在到乡镇任职,如何管?管紧了,老领导面子上抹不开。管松了,作用发挥不了且会起负面影响。不少乡镇对此犯起了嘀咕。 面对疑问,该县也进行了全盘考量。在出台选派意见时,同步出台了《“五员”考核工作细则(试行)》,实行由县委统筹管理、县委组织部综合管理、任职单位日常管理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明确了“五员”工作职责、纪律要求、请假程序等。建立“月纪实、季考评、年评比”的考核体系,既算“细账”,也算“总账”,既看出勤,更看出力,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开展“五员”干部考核。健全对“五员”跟踪管理,建立谈心谈话和任职回访制度,实时掌握“五员”表现动态,及时对不适人选视情况予以提醒、约谈、诫勉、调岗等组织处理,确保“五员”手上有活、肩上有责、心中有纪。 “一子落而满盘活”。宜丰“五员”的出征,有效盘活了20家县直单位的行政编制和职级职数资源,全力推进了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黎建林、黄婷)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