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尖峰乡包坊村坚持党建驱动、资源流动、产业带动、人才促动,以有机水稻产业等撬动村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连续两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成为乡里有名的“后劲村”。 党建驱动,锻造乡村发展“领头雁”。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引导党员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结合“将军故里·秀美尖峰”党员示范行动,推动党员在乡村振兴上做示范,挖掘在外党员人才的带动作用。余传华作为支部党员,虽然常年在外经商,但仍然十分关心家乡发展,深度参与村庄发展规划编制,为村发展捐款捐物30余万元。 资源流动,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包坊村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土地流转工作组,将全村划分为8个流转网格,村干部包户、包组、责任到人。在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的同时,摸清全村土地资源状况,对能流转的及时衔接流转,对拒不流转也没有种植意愿,且撂荒两年以上的土地收回后由集体统一管理。党支部书记每周一主持召开土地流转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50余起。目前,已流转土地80余亩种植有机水稻,60余亩水稻制种,70余亩种植烟叶。 产业带动,跑出村级集体经济“加速度”。该村积极发展有机水稻种植,采用村集体与农户合作的方式经营,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现有600亩示范田,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吸纳60余名农户、脱贫户就业。同时,村办公司流转了100余亩农田采用“村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水稻制种,可为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6-10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已完成50万元。 人才促动,助推多元发展“造血液”。如何让有机大米销售出去并且盈利,包坊村找到了破解的金钥匙。通过发挥村人才“资源库”作用,共统计在外英才10余人、乡土人才20余人。该村党支部精心谋划延伸水稻产业链条,注册“绿怡”品牌商标。依托线上新媒体、网络电商,线下超市、展销会等载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包坊有机大米品牌知晓度,拓宽销售市场。(瞿广根 徐维栋)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