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岁幼童感染创伤弧菌面临截肢# 话题登上热搜,引发人们关注 广东珠海的2岁男孩 和奶奶去菜市场时接触了鱼 随后感染创伤弧菌 医生称男孩右脚 将有可能被截肢 什么是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属于弧菌科,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是致死率最高的致病弧菌。 △显微镜下的创伤弧菌。(图源:北京协和医院) 它广泛分布于水温较高的世界各河海交界水域、近海、海湾及海底沉积物中,并常寄生于贝壳类等海洋生物中,如鱼、虾、牡蛎、蚌等。 感染途径:通过皮肤伤口感染;通过食用含有海洋细菌的海产品而感染。 易感人群: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创伤弧菌的毒性较强,潜伏期平均为24小时。约50%—70%的患者会在一两天内出现局部皮肤肿胀,疼痛明显,伤口周围或感染肢体末端皮肤呈黑紫色,有水疱。 感染者常伴有发热、腹痛、腹泻、呕吐、低血压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就诊,严重会发展为肌肉坏死和败血症,甚至有截肢和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风险。 如何避免感染创伤弧菌? 少吃生冷海鲜,尽量将水产品烧熟后食用。 避免在海水中受伤或将已有的皮肤伤口暴露在海水中。 洗海鲜时最好戴上手套。一旦被蟹脚、虾刺等刺伤,要及时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酒精进行消毒。 避免将开放性伤口或皮肤破损处暴露在温暖的咸水域,或者是贝类丰富的水域。 感染后如何应对? 若出现皮肤疼痛、瘙痒、肿胀和腹泻及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最近接触海水或海鲜病史,以免耽误诊疗。 创伤弧菌具有嗜盐性,切勿使用生理盐水或将盐撒到伤口上,以免加重感染。 海边游玩多留意: 除创伤弧菌外,海洋致病菌中的副溶血弧菌、气单胞菌属等也会导致类似病症。 如到海边游玩接触海水、进食海鲜、被海产品或海中尖锐的石头刺伤,出现皮肤红、肿、热、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天气渐热,假期临近 提醒大家 处理海鲜或到海边游玩时 千万小心“致命”细菌 (国家应急广播)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