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文明一分钟》。 今天是2023年12月20日星期三。 今天的文明时事: 1)“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37场在江西南昌举办 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37场活动15日在江西南昌举行。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张国祚作题为《锤炼品德修为坚持修身立德》的演讲。张国祚从“筑牢信仰之基”“深悟理论之要”“做到知行合一”三方面入手,引经据典,用历史上生动鲜活的案例,与广大党员干部分享了自己对于提升青年党员能力素养的见解。 2)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授牌“红飘带”红色文化教学基地 12月13日,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在“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举行红色文化教学基地授牌仪式。省社会主义学院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红飘带”为学院开展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培养师生爱国主义情怀提供全新的资源与场域。学院将“红飘带”作为红色文化教学基地,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进入统一战线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助推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工作。 3)黔西南州兴义市:举行医疗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12月14日,由兴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主办的兴义市2023年医疗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在兴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活动以“关爱生命救在身边”为主题,通过ppt展示、实操训练等方式,帮助参加活动的人员切实掌握心肺复苏技能。 文明小故事 经济困难生毕业时,用奖学金买了牛奶和暖手宝送给同样困难的学弟学妹 ![]() 捐赠仪式现场 近日,天津大学举行了一场无比暖心的捐助活动:2021级硕士生邓成满通过论文答辩后,决定向52名经济最困难的本科生学弟学妹们每人捐赠一箱纯牛奶和一个暖手宝!这花了他7200多元,来自于他获得学校“自强之星”的奖学金。 邓成满捐赠的牛奶和暖手宝 捐赠活动在12月7日举行,这一天,邓成满笑得比谁都开心,谈及捐赠的初衷,他说:“在天大学习的三年,我获得了学校、学院老师、身边同学的暖心帮助,我要将这一份感恩传递下去。” 邓成满本身是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2017年,他从贵州毕节农村跨越2千多公里来到天津求学,在天津理工大学读完了四年本科。 2021年,他考取了天津大学研究生,在材料学院开启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因为入校成绩排名专业倒数第一,刚入校的邓成满与奖学金无缘,导师夏大海副教授得知他的情况后,用自己的钱提前给他发了3个月的助学金,负责学生工作的王颖和车兴宇老师帮助他向学院申请到了金属之光励学金。这让邓成满备受鼓舞,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 邓成满 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去实验室,中午在办公室休息一会,晚上11点左右回到宿舍休息,课题任务重的时候,凌晨2点回宿舍也是常态……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实验室、教室、食堂几乎是邓成满每天的活动路线。终于,他的综合测评从专业倒数第一跃升至专业第一,并获得天津大学第十七届“自强之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天津大学-潍柴动力奖学金、天津大学三好学生、天津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10余项奖励荣誉。 他的研究课题聚焦水上大飞机、航空母舰等海上大国重器,以及在多场多相耦合环境下的腐蚀与防护技术。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邓成满累计在腐蚀领域最顶尖的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热点论文1篇,封面文章1篇,累计被引用200余次,同时在投SCI论文3篇。 邓成满完成论文答辩 在校期间,邓成满多次参与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还义务为母校天津理工大学大四学子开展考研辅导,积极参与多项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0余小时。 尽管科研能力突出,但邓成满还是选择了先工作。2024年1月份,硕士毕业后,邓成满将回到家乡,前往贵州省某企业从事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做航空航天相关研究,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同时,也能兼顾家庭。”就要告别“学生”这个身份,以“毕业生”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但在邓成满的规划中,未来他还要再回到天大,把博士之路走完。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带着爱与感恩开启新征程,祝福你,邓成满! 综合自新华社、中国文明网、多彩贵州网、兴义市融媒体中心、兴义文明网、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天津大学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