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记者从贵阳国家高新区、贵阳市观山湖区2023年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周系列活动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五年来,观山湖区把创新主体提质增量作为主抓手,探索梯次培育、精准培育、协同培育的工作机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备案入库800余家,每万家法人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 新闻通气会现场 近年来,观山湖区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紧扣“贵州特色科技强省战略”和“贵阳市科技创新3+3工作思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企业创新、产业创新、机制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观山湖实践的科技篇章。 五年来,观山湖区获得有效专利数250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8.4件。累计获省科学技术奖65项,获奖单位30余家。其中,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各类一等奖17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23项。连续五年获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成功入选2022年“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 为推进科技政策落地见效,创新主体激发新活力,观山湖区持续强化推动各级科技创新政策的宣贯、解读和落地,帮助企业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指导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创新的理念更牢固、合作的胸怀更开放。 五年来,兑现各类创新创业奖补资金共计2811万元,惠及100余家企业;兑现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960万,惠及20余家企业。争取省市科技计划项目300余项,区级科技计划项目共支持立项50项,补助资金1728万元。政策落地见效成为增加企业获得感、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助燃剂”。 为打造特色优势产业,观山湖区聚焦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把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资源汇聚作为硬任务,加快先进技术成果在观山湖区落地转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目前,区域范围内有各类创新平台91个,其中省级以上平台44个。 同时,与省内外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建立联系常态化机制,链接优质科技资源向观山湖区集聚,基本形成科技与产业发展互相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2023年1-11月共登记技术合同交易额37.28亿元,五年来合同登记额稳居全省前列,呈逐年递增趋势。 此外,观山湖区还扎实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推行项目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科技项目备案制,多措并举为企业柔性引才、出谋划策、攻克难题,将科技服务进企业引向深入,形成观山湖经验在全省推广。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