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彭典 杨昌鼎 实习生 谭禄促 杨淋淋) 11月30日,记者从贵州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黔西南州从建立完善防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提升“3+1”保障水平、狠抓产业发展和稳岗就业、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重点帮扶县高质量发展、抓实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6项措施中精准发力。 新闻发布会现场 建立完善防贫监测帮扶机制。不断加强精准监测、强化精准施策,加大政策推广,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应纳尽纳、应扶尽扶、精准退出,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防止体外循环。今年新识别“三类”监测对象1692户6943人,累计识别17783户71051人,累计消除风险12062户49829人。 持续巩固提升“3+1”保障水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全面排查短板弱项,持续推进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下达学生资助资金5.04亿元、惠及学生38.9万人次,做到应助尽助,控辍保学持续动态清零。黔西南州1462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248个,实现重点人群应签尽签,应管尽管,今年落实监测对象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4.93万元人次,30种大病专项救治2.75万人次,三重医疗保障综合报销比例保持在80%左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18%,农村危房做到应改尽改。 狠抓产业发展和稳岗就业。紧紧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形成以“蜂王行动”为品牌的“村寨抱团”劳务输出模式。黔西南州脱贫劳动力务工35.82万人,安排公益性岗位4.92万个,158个帮扶车间吸纳就业1.62万人,实现脱贫人口充分就业。选取239个项目推广实施以工代赈,发放劳务报酬6560万元,有效吸纳农村脱贫群众就地就近务工,黔西南州以工代赈项目全流程规范管理的经验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典型推广。深入实施全国首批20个之一的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着力打造就业服务样板,黔西南州“人社+”村居服务模式写入《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作为经验做法推广。 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重点帮扶县高质量发展。紧盯搬迁脱贫人口增收,探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等工作,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就业11.83万人,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黔西南州八个标准化服务全覆盖谱写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新篇章》被国家发改委作为“十四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指引。推动晴隆、册亨、望谟3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补短板强弱项,强化资源力量配置,下达财政衔接资金8.75亿元,占全州的55.86%,确保三个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不掉队。 抓实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深化拓展惠黔协作和中央统战部、公安部、民进中央、中国黄金集团、中国联通集团5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帮扶,持续深化产业、劳务、消费、人才交流、乡村建设和社会事业等重点协作,推进“7+1+2”产业集聚园区建设,高站位、多角度、快节奏推动工作落地见效。争取到位年度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3.57亿元,实施项目209个。引导落地投产企业92个,到位投资40.54亿元。惠州市采购、帮助销售黔西南州农特产品27.53亿元,帮助黔西南州农村劳动力就业4.15万人,惠黔两地协议任务超额完成。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统筹实施乡村建设“八大工程”,以整“五脏”、治“八乱”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新改建农村户厕14521户和35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30户以上自然村寨覆盖率达90%以上。全面推行“积分制”“红黑榜”管理,出台移风易俗倡导性标准8个,建立红白理事会1291个和乡风文明积分超市644个,乡村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文明新气象持续焕发。兴义市乌沙镇和兴义市威舍镇发哈村、安龙县招堤街道联合村、贞丰县永丰街道必克村、普安县茶源街道联盟村、望谟县新屯街道新屯村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和示范村。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