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评论员吴迪 近日,“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孔学堂文明论坛在贵阳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一起探讨“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深挖阳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分享实践智慧,体悟精神力量。 赚取利润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目的。有精神追求、有价值观支撑的企业,才是有情怀、有温度的企业,才能更有因势而变、因时而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只是企业的“初级阶段”,重在功利目标。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有格局、有高度的企业家精神更加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重视企业社会责任、重视自然生态,这是时代规律与阳明心学的深切共鸣。 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文化高度的竞争。员工希望与企业文化形成认同,谋求价值理念的归属,消费者也更加关心企业的价值观、定位与愿景。在当前企业文化日益重要的背景下,阳明文化中“致良知”的道德哲学、“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念及“格物致知”所强调的创新精神等内容,都值得当代企业借鉴和学习。 企业家既是战略家,也是实干家。既要坐而论道,也要起而行之,这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同时,“致良知”确定了企业行为的价值导向,如果偏离了这个价值导向,那利润再高也毫无意义。一些无良企业肆意破坏规则,恶意打压竞争对手、欺骗消费者,它们就算短暂获得商业意义上的成功,也必定不长久,终将被扭曲的价值导向所反噬。 企业社会责任是广义的。它不仅包含捐款捐物、修桥修路,也包括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工作,为社会创造出富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从而丰富人类文明,支撑高质量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是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唯一路径。王阳明曾说“人生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正是主张人应当接受实践的考验,在实践中不断精进。 阳明心学,历久弥新。作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的王阳明的生平经历和他的“心学”,在当代愈加焕发出新的光彩。不仅是企业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回望历史,从阳明心学等传统文化哲学中收获能够照亮未来的精神之光。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