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杭州运河边第一次听到宜黄这个县名,听人讲述这个地方的历史,便被深深吸引。后有幸作为宜黄全域旅游的策划,数年之间,走遍宜黄的山山水水,认识了宜黄,爱上了宜黄。 2019年,在协助宜黄举办抚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期间,去棠阴古镇转了数天,被这里遗留的古屋古宅吸引。这里的建筑体现的文明程度,让我们一群设计师叹为观止。 基本上房屋外墙拐角都有“拐弯抹角”的设计,小路上留一米八,大路(可以骑马的路上)留两米四,方便村民走骑,不易磕碰伤;路边的侧墙大都有竖长型内八字的灯孔,照亮屋内的同时,留百分之三十的余光照亮村道;绣楼无论在建筑形态上,功能结构上,还是在人生规划上,都体现对女儿的宠爱,建议有女儿的去走走看看。 棠阴古镇在明清鼎盛时期有数万户居民,夏布作坊数千户,几乎控制全国的布料市场。当铺、商行、酒肆林立,商业高度发达,涌现诸多因夏布生产贸易的富商,现在保留的很多古宅就是这些富商的财富和善举的遗存。 在棠阴古镇的解放村大坪上组东北方向,有一处2017年开始正式发掘的锅底山遗址。锅底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甚至更早,从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经发掘的文物来看,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文化遗址,是长江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或是与良渚文化同属一个时期,也可能会更早一点。 我曾经在文物局挖过的废弃翻土中找到小玉剑、纺轮、磨箭石,感觉也像挖到宝藏一样高兴。由于经费保障不够,目前文物部门还没有开始第二阶段的发掘工作,相信在后期的发掘中会有更加不一样的展现,包括时间还要往前,文物还会更多,精彩还会纷呈。围绕锅底山文化遗址有兴华山、桃华山、东华山、西华山、南华山、北华山等十二座带华的山,其中很多山或有古老的寺庙,或有久远的道观,或有盛大的遗址,还有很多远古的神话…… 宜黄戏,亦称宜黄班,大戏,土戏,老二黄等。由明清时期形成的宜黄腔发展而成,因产生于宜黄而得名,是江西省宜黄、南城、南丰、广昌等县,及赣东北、赣南和闽西地方传统戏剧。 宜黄戏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西秦腔的吹调,演变成的宜黄腔是清末吸收其他声腔和剧目而形成一个多种声腔综合的剧种。唱腔以宜黄腔为主,此外有反调、唢呐、西皮、浙调、吹调、南北词等,男女同腔同调。净脚行当有大花、二花、三花、四花之分。表演艺术上保存了一些古风,古风来源于宜黄更早期的傩舞,宜黄和南丰的傩舞均围绕军峰山周边徐徐展开。被誉为“中国戏圣”和“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这也表明,宜黄戏在明代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是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的生动体现。宜黄戏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几年前,为了开发曹山的“曹溪缓漂”,约上宜黄城投的总经理余同贵一行,从曹溪的入口溯溪而上,在河床捡到小块的沙金、元代的灯盏、明清的瓷片,当然还有一窝窝的鸭蛋。沿途美景无数,其中有数段溪流极具禅味,“有信士王若一,舍何王观,请师住持,师更何王,为荷玉,由是法席大兴”,遥想当年王若一邀请本寂禅师并捐观开山,后来才有“师志慕六祖,遂名山为曹”。 “洞山之宗,至师为盛” ,取曹山本寂及其师洞山良价禅师各一字,便有了享誉世界的“曹洞宗”。曹洞宗的五位说是曹洞宗的禅法理论,奠基于良价和本寂,也是他们二人的发明。在南宋智昭《人天眼目》、惠洪《禅林僧宝传》、清代性统所编《五家宗旨纂要》中,皆有记载他们关于五位说的资料。良价彻悟自性后,觉得惠能所提倡的顿悟法门,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于是他就揭橥五位的方便法门,因势利导,广接上、中、下各种不同根器的学人,后来弟子本寂又加以发展,遂成独具特色的,绵密完整的曹洞五位说。 所谓曹洞五位,有正偏、功勋、君臣、王子等四种,其中正偏五位、功勋五位都是良价的创说,君臣五位、王子五位,则是曹山本寂所立。此五位说的根本思想宗旨,是曹洞宗用以阐释真如与现象世界的关系问题的方便说教。在他们看来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回互”与“不回互”的关系。 所谓“回互”就是指万事万物是互相融会、贯通的,虽然万物的界限脉落分明,但在此中有彼,彼中有此,互相涉入,不再区别彼此。“不回互”就是说万物各有自己的位次,各住本位而不杂乱,因此所谓“回互”“不回互”即是要从事物普遍联系、发展和变化的观点看问题,这是一种禅对理事关系的哲学思辩,是对辩证法的天才的猜测,属于朴素、自发辩证法的范畴,也正由此曹洞宗便成为禅宗诸派中哲学思辩味最浓的一派。曹山景区的发展,多主体多要素的融合发展,景村联动,禅宗升华,都可以运用“回互”与“不回互”去理解和创新。 文明的摇篮孕育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军事家。 黄宫绣,字锦芳,宜黄县棠阴君山人。清代著名医学家,是盱江医派的代表人物。黄宫绣出身儒医世家,自幼对医药之学情有独钟。他搜罗医书,潜心钻研,主张“病必先明脉理,治病必先识药性,尤应注重实践,探求真理”。他的《本草求真》冠以“求真”之名,是一部研究药物学的专著,系对《本草纲目》删繁撮要而成,影响较为广泛,简明扼要,切合临床实用。 黄爵滋,字德成,号树斋,宜黄县城人。官至礼、刑二部侍郎。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积极倡导禁烟的先驱者之一,很多有关禁烟的研究性文章,放到现在依然有借鉴意义,其与林则徐、邓廷桢等均为禁烟名臣。四岁入私塾,七岁能赋,十岁通诸子之学,诗作丰富,尤擅五古,典雅醇厚,格调高雅。 谭纶,字子理,号二华先生,宜黄谭坊人。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戏曲家,民族英雄。官至协理戎政、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谭纶领军三十年,与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齐名,又与戚继光并称” 谭戚“。谭纶在镇守北疆期间,亲自发起并实施了明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长城重修工程。此外,谭纶雅好音律,酷爱戏曲,在戎马倥偬中推动了海盐腔与弋阳腔的融合,促成宜黄腔的形成,为宜黄戏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胡宗宪评价谭纶是“治行第一”,汤显祖认为“明公于今才子少俦,于古名将无比”,张居正、吕调阳等一大批当朝名臣都给予谭纶很高的评价。 …… 去了宜黄才知道,宜黄菜品极其丰富,尤其是辣烧溪鱼,鹅颈,蛋黄辣椒,竹荪汤,水粉等地方土菜,味蕾记忆弥久悠远。军峰山的石头也是我的最爱,“北有泰山,南有军峰”指的就是军峰山的石头,其花纹,硬度,形态均接近泰山石,为石玩爱好者所钟情。在宜黄工作的这几年,我四上军峰山,挑拣了很多军峰石,除几块心爱之外大都都赠与朋友。虽然近些年,我去宜黄的次数减少,但对宜黄的热爱始终没有减少,对宜黄结识的朋友依然想念。(王圣新于2023年10月16日,文章有删减)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