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热点新闻网>。 今天是:
即时
江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 > 内容
“三调联动”保护知识产权
来源: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3-10-13 浏览字号:[ ]

“知识产权案件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没想到通过‘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没花一分钱,就帮助我们维护了权益。”广州某餐饮管理连锁公司负责人说道。

近日,南昌经开区人民法院协同赣江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成功调处两起商标侵权案件。调解员结合案件情节,以案释法,促成当事人快速达成和解。南昌经开区人民法院与赣江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发挥预防和调处知识产权纠纷的重要防线作用,将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上述案件中,原告广州某餐饮管理连锁公司发现,被告两家餐饮店未经许可擅自在店铺招牌、店内装潢等处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及相似的标识,认为对其存在商标侵权行为。该公司向南昌经开区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被告餐饮店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南昌经开区人民法院受理后,法官进行了案情研判,征得原告、被告双方同意,将该案委托至赣江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进行行政调解。赣江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收到侵权纠纷处理请求后,经过现场检查、案件调查,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仅用了10天,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南昌经开区人民法院通过依法审查后,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

不仅是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同样可以联动。前不久,南昌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一起侵犯注册商标案被司法部纳入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系列典型案例。

南昌县某手机维修中心等6家手机销售和维修商户,在经营活动中有销售假冒原告注册商标的手机充电器、数据线等手机配件的行为,被广东某知名通信有限公司诉至南昌经开区人民法院,请求判处6家被告各赔偿4万元。

“侵权收益还不到100元,却要赔偿4万元,一时之间焦头烂额。”南昌县某手机维修中心负责人说。

南昌经开区人民法院经过研判,在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后,将该批案件移送给南昌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经过10天的调解,原告与被告成功和解,被告商户各赔偿原告公司3000元,承诺停售假冒原告品牌商标的手机配件。

案件能够快速调解并非偶然。在此之前,南昌市司法局指导南昌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南昌经开区人民法院、南昌高新区人民法院等14家单位搭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在案件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法院将案件委托给南昌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诉前或诉中调解,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个月,以此帮助双方快速化解矛盾纠纷。该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累计调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674起,多数纠纷30天内办结,并通过司法确认的方式,高效、实质化解涉知识产权纠纷。

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二级高级法官刘建玲表示,在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体系建设方面,该院和南昌高新区人民法院、南昌经开区人民法院集中管辖本市范围内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实现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为了更好地延伸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触角,法院方面与南昌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及市场监管部门共同签署《知识产权纠纷化解“三调联动”合作协议》,构建“大调解”阵地,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益互补,将普法融入调解中,及时司法确认调解结果,高效衔接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营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营商环境。(记者 康春华)

责编:systt
热点新闻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地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