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热点新闻网>。 今天是:
即时
贵州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 > 内容
只为守护那片“绿”!纳晴高速珙桐隧道实现“零开挖”进洞
来源:多彩贵州网 发布时间:2023-10-10 浏览字号:[ ]

(本网记者 程曦) 随着纳晴高速珙桐隧道出口端双幅贯通,目前隧道左洞掌子面剩余230米,右洞掌子面剩余297米。10月9日,纳晴高速珙桐隧道机械轰鸣,施工人员正紧密配合,铆足干劲赶进度,确保隧道施工有序推进。

  纳晴高速珙桐隧道

珙桐隧道是纳晴高速的控制性工程,隧道穿越煤层,瓦斯含量高、压力大,具有地质构造复杂、煤与瓦斯突出、山体富水性高、拱顶地表采空区多等特点,属于高度风险等级隧道。

“为确保施工安全,现场采取视频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瓦斯隧道气体自动监测系统等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和装备,打造施工安全防护网,当瓦斯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瓦斯监控系统会自动断开洞内施工高压电,保留应急照明。”贵州交建集团所属纳晴T3标项目副书记兼项目副总工解小伟介绍。

  隧道内中心沟盖板安装

珙桐隧道位于纳雍县张家湾镇,穿越珙桐自然保护区,临近小坝水库。

除了复杂的地质条件,如何保护好这一绿水青山,也是给建设者们的一道考题。

在以往的隧道建设中,传统的隧道施工会在洞口周围的坡面大面积开挖,这种做法不仅会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也会使得原本地貌难以恢复。

为最大程度保护珙桐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纳晴T3标项目部决定采用明洞暗做的方式将套拱延长,增加管棚长度,最终实现了“零开挖”进洞。

  珙桐隧道适当延伸出来做套拱,减少开挖边仰坡,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洞口周围的树木和植被

“所谓‘零开挖’,就是洞口开挖时,不需要对山体进行大面积的削坡,不扰动本来稳定的山体。先把隧道适当延伸出来做套拱,减少开挖边仰坡,形成符合自然、不改变地貌的洞口,既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洞口周围的树木和植被,保持洞口坡体稳定和自然生态环境,也能安全进洞施工。”解小伟介绍。

施工人员在隧道内施工

据统计,相比传统隧道开挖方式,珙桐隧道仅洞口就减少开挖量约2000多方,同时减少占用1000多平方林地。

“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将绿色理念渗透到施工的每一个细节,努力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在最大程度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把高速隧道轻轻‘放’进大自然。”解小伟说。

责编:systt
热点新闻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地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