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交流融合,推动了长江文化的繁荣与兴盛。 万里长江,千年文脉。9月12日,2023长江文明论坛将在重庆举行,论坛主题为“长江文化传承发展”,典藏长江文化的“长江文明书馆”也将开馆! 上游新闻联动长江干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13省(区、市)、15家媒体,推出《长江宝藏:一江之水,一脉相承》大型全媒体报道,共话长江宝藏、赓续千年文脉。 出土于方田坝遗址的牙璋 锦江流域是长江流域的二级支流,锦江流域的考古工作一直没有突破,直到2010年,锦江流域开启首次考古发掘,随着近10年来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锦江流域的古文化面貌慢慢的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发源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山麓的大、小两江自西、自北而来,汇于铜仁市内,称锦江。锦江绕城半周后奔流东去,汇入湖南沅水,再汇入长江。而方田坝遗址位于铜仁市坝黄镇,处在锦江(大江)北岸一级阶地之上,该遗址出土的这件牙璋,是贵州的首次考古发现,也是目前贵州唯一一件牙璋。 牙璋是古代祭祀礼仪重器,是一种首端为斜凹弧形或斜“V”字形,侧阑有扉牙装饰的玉(石)质端刃器,材质玉石为主,主要发现于新时代至商周时期,长江流域各地均有发现。 这件牙璋长约5.4cm,宽约0.8至1.1cm,刃部平滑,前端较宽且有损,阑两侧有齿,不对称,不见柄部,整体牙璋形态明显。该牙璋出土于方田坝遗址H12,与之同时出土还有深腹罐、高领罐、高柄斗、小平底罐等典型器物,根据出土器物组合和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对比,可以推测牙璋的年代在商周时期。 牙璋的出土更是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它是古代祭祀礼仪的重要材料,不仅填补了贵州牙璋考古的空白,丰富了长江流域牙璋材料的分布时空,同时也反映了长江中上游古文化沿乌江向南渗透进入贵州腹地的情况,是早期巴蜀文化向东扩展,经长江、乌江、锦江深入黔东湘西地区的重要佐证,也是长江流域古文化传播、民族迁徙与文化融合的重要体现。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