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文明一分钟》。 今天是2023年7月26日星期三。 今天的文明时事: 1)“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 中国科协、教育部日前印发了《“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将在全国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构建开放协同工作模式,将科学家精神从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 2)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正式上线 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24日正式上线,平台纳入了首批10多万家白名单的校外培训机构,帮助家长甄别选择“证照齐全”的合规机构,确保交费安全、退费方便、投诉举报渠道畅通。 3)第一批国家级文物名录公开!贵州3件入选 国家文物局近日发布通知,公开《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名录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刻成年代从战国至清,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保管、收藏在323处文物保护单位和221家文物收藏单位。 贵州省博物馆收藏的南宋杨粲墓志及墓 碑,贵州海龙屯收藏的明代骠骑将军示谕龙岩屯严禁碑,以及贵州敖氏和罗氏墓群石刻收藏的清代敖正科衣冠与其妻、女之合葬墓牌楼式墓 碑入选。 文明小故事 90后护士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的种子” 近日,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来自毕节市大方县的志愿者郝沛培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了“生命的种子”——造血干细胞悬液。她是全国15634例,贵州省第443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郝沛培捐献造血干细胞现场 1990年出生的郝沛培是大方县人民医院儿科的一名护士。2022年,她自愿申请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5月,红十字会告知我的骨髓和一名患者的骨髓配型成功,当时听到还挺激动,觉得自己能帮到人了。”郝沛培说。 然而当她把这事告知年迈的父母时,父母怕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她身体造成影响,持反对意见。郝沛培通过与丈夫商量,想尽办法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 通过高分辨配型全面体检,历时2个月,郝沛培为捐献采集时刻做好准备。“做完高分配型成功以后,到贵阳来为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其实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至少自己无形中救了一条生命,希望以后这个受捐者身体健康。”郝沛培说。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