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的绿茵场、“村BA”的篮球场上,乡风文明新魅力激发出乡村振兴新活力;田间地头响彻的“黔韵说唱”,让理论宣讲沾着泥土味、充满烟火气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暑假的易地搬迁社区里,志愿者们正在根据群众“点单”要求开展一场未成年人防溺水宣传讲座;“红色遵义”宣讲进农村活动上,红色宣讲员正用鲜活生动的语言,讲述红色故事,传播文明乡风...... 近年来,贵州紧紧围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总要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载体,推进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实现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千年之变”鲜活呈现。 邀请群众做“主角”,文明阵地处处可见 “村超”“村BA”火了,黔东南州创新举措,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持续打好以群众为主角的文明实践的“村”字牌,运用群众新闻乐见的形式,将体育活动、传统民族文化与文明实践活动融合推进,潜移默化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内涵”,走出了一条突出文明实践与民族特色文化相结合的探索路径,塑造了和美城乡的新名片。 “村超”现场。图片来源:榕江文明网 在遵义市赤水市,每当村镇里有红白事时,“文明提调官”便会前来开展引导工作,倡导树立文明新风,在服务群众的同时引导群众破除陋习,树立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提调官”由群众会、村民代表会推选产生,平均每个红白理事会至少有4名以上“文明提调官”,实现“请群众来商议、让群众自己定、交群众来推行”,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支持和赞誉。 “文明提调官”集中选聘现场。图片来源:赤水文明网 一处处阵地擘画美好生活新图景,一场场活动潜移默化汇聚文明之力。贵州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成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围绕“文体活动、文化特色、文明乡风、文娱活动、文创产品”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德治工程、深入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深化村民自治“三治并举”,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新风浸润美丽乡村。 奏响文明最“黔”音,文明培育入脑入心 “社会在进步,文明来铺路,新时代的文明风尚造就新高度……文明新风正气在网络传递,网络文明是网络强国重要的领域......”被大家熟知的龙里县“黔韵说唱”又“整活”了。“黔韵说唱”“山歌伴飞新思想”等一批群众新闻乐见的特色宣讲模式,正是黔南州聚焦打造“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立足地方民族特色,积极组建双语宣讲队伍,探索出的新模式,调动了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让新思想传播更接地气、更富成效。
《黔韵说唱丨网络文明新画卷》视频来源:龙里县融媒体中心 广场上、树荫下、院落里、“云端”间……在贵阳市云岩区,每一处都可以成为“院落里·百姓家”理论微宣讲的“课堂”,把理论术语转换为方言俗语或网言网语,从大量生活“鲜货”中做“货真价实”的宣讲,讲理论、讲政策,让思想优势叠加传播优势,最终实现没有讲台,处处是讲台;没有固定听众,但有群体受众。 “院落里·百姓家”理论微宣讲现场。图片来源:云岩文明网 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传就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宣讲模式润物无声。贵州坚持以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为首要任务,对象化分众化宣讲,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树立良好家风、淳化乡风民风、推进文化惠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推进“双中心”融合,文明实践提质增效 “您好,我们这里是万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央厨房’,可以向我们介绍你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吗?”“您好,我是龙生社区的文明实践志愿者,我们现在正在开展的是‘暑期防溺水’专题讲座,这是我们通过线上收到的群众点单后接单开展的。我们将通过‘现场演示+ppt讲解+实操指导’的模式,为社区的小朋友们进行暑期防溺水知识科普。”7月13日,位于铜仁市万山区融媒体中心的万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央厨房”指挥中心正在与万山区丹都街道龙生社区开展现场连线,及时了解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情况。 万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央厨房”指挥中心。图片来源:万山区融媒体中心 铜仁市万山区按照“能融则融、应融则融、优势互补”原则,积极探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两中心”融合发展,打造“‘两心’相融·‘心芯’相悦”融合发展品牌,开发兼有融媒体功能和志愿服务点单功能的“万山红”APP和微信小程序,同步开设理论宣讲、新闻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专栏以及线上点单功能,切实提升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县级融媒体中心制作的农民群众急需的农技服务、安全生产、森林防火、文明引导等短视频和音频,通过万山电视台、视频号、户外LED显示屏、村村响大喇叭等循环播放宣传;根据群众点单,“双中心”及时组织深入乡村一线开展送政策、送农技、送法律、送健康、送文化等志愿服务活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全覆盖,志愿服务“零距离”,使文明实践活动网上网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万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家风故事分享活动。图片来源:万山区融媒体中心 整合优化资源,推动阵地、平台、终端和渠道互联互通,贵州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互相借力、互相促进,融合发展,达到“两心相悦,一体发展”目标,实现文明实践“实”起来、文明创建“融”起来、志愿服务“活”起来,释放出从“两心相融”到“两心相悦”联动发展的共赢效应。 注入“文明创建力量”,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鱼子塘就是当年红军强渡乌江的突破口,当时江面狭窄、水流湍急,渡江较难,全靠当地老船工赵子云凭借其多年的摆渡经验......”在遵义市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党性教育基地,红色讲解员正在讲解红军“突破乌江”的故事。红渡村立足红渡特色,利用阵地资源,大力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做好“红”字文章,讲好红色故事,依托红色资源和历史人文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让革命故事、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党员干部在红渡村党性教育基地聆听红军“突破乌江”的故事。图片来源:余庆县委组织部 在黔西南州兴仁市兴仁广场的好人墙、东湖公园的好人长廊等阵地,许多市民驻足阅览展出的好人好事。结合乡村振兴、文明村镇创建等工作,兴仁市通过“树家庭美德·扬良好家风”“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培育敬老家风·建设和睦家庭”“慈孝贤代表宣讲”等活动开展,涌现出一批孝老爱亲、夫妻和睦、团结邻里的先进典型,不仅成为兴仁市乡风文明的证明,更成为广大家庭“你追我赶、向好向善”的风向标,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兴仁广场的好人墙。图片来源:兴仁文明网 典型带动,让榜样的力量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红色文化,融入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贵州坚持把“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文明实践阵地处处可见,农村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农民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提升,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农村风貌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