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艳阳高照。走进龙江森工大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新林林场食用菌生产基地,一排排菌袋排列整齐,一簇簇木耳犹如朵朵“黑牡丹”长势喜人,工作人员穿梭在菌垄间采收着鲜木耳,丰收景象尽收眼底。 一排排菌包整齐排列 “今年比去年高产,去年采摘了两茬,现在这是采摘第三茬了,而且木耳非常厚实,一袋合一两一二,我做了2万袋,总产量能达到2200至2300斤,又是一个丰收年。”林场职工张庆林一边忙着将刚采摘下来的黑木耳运出菌地,一边开心地说。 这边张庆林趁晴好天气抢收最后一茬“春耳”,而与他相邻菌地里的张国平已开始为“秋耳”忙活起来。“‘秋耳’在7月中旬必须得下地,要不耽误产量,我今年做了2.1万袋‘秋耳’,预计8月中旬就可以开始采摘了。” 采摘黑木耳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新林林场地处深山区,早晚温差大,木耳生长周期较长,加上海浪河源头无污染河水的灌溉,秋木耳肉质厚实、色泽黑亮、口感脆滑,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成为大家餐桌上的新宠。 “‘秋耳’不愁卖,因为咱们保质量,按照形状、大小,分成大、中、小三个等级。去年在网上卖了1500多斤,今年还继续在网上卖,一斤的价格不低于50元,效益可观。”说起自家‘秋耳’的销路,张国平信心满满。 晾晒黑木耳 今年,新林林场种植黑木耳120万袋,总产量预计13万斤,不仅为职工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周边林场职工就业。张国强住在毗邻的西南岔林场,这次组织了16名采摘工人到新林林场采摘黑木耳。“我们从6月26日开始采摘木耳,一小时是13元,一天平均能干10至11个小时,能干20天左右,每人收入能达到2000多元。”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林场鼓励职工突破传统销售方式,“线上+线下”双管齐下,让黑木耳远销全国,闯出一条木耳销售新路。“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黑木耳种植规模,提高木耳质量,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加强‘一场一品’建设,带领职工共同致富。”新林林场场长田文孝说。 目前,大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全局近1000万袋“春耳”采收工作已基本结束,预计产量可达90万余斤,“秋耳”生产正式启幕。 通讯员:王新丹 王衍龙;记者:马一梅 李健;摄影/视频:李健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