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评论员 喻丹 “含绿量”就是“含金量”,对此没有比贵州人感受更深的了。 在毕节市海雀村,从老支书文朝荣那辈人开始,海雀人种下的树木,35年间让森林覆盖率从5%上升到77%,从满目疮痍到赏心悦目,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2万元。 在罗甸县大关村,通过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发展林下经济,森林覆盖率达到80%,荒山变成了青山,再变成了金山。 在雷山县陡寨村,因为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一亩山林林农可获得4800元补偿,2022年共兑现给林农500多万元。 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价值加速“变现”,这在贵州是遍地开花的存在。 贵州厚植生态优势,不断通过升级换代实现绿色发展。一方面,传统行业在创新的点化下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基于生态、反哺生态的“绿色经济”,高扬“高端、绿色、集约”旋律。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绿色动力。 不断夯实发展的生态根基,优良的生态赋予贵州一个“双优势”,即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生态资源成为贵州人民的“绿色提款机”和“幸福不动产”。 在贵州,绿是最大的共识:生活要绿、生产要绿、生态要绿。 在贵州,绿是底色、绿是成色、绿是亮色。 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贵州的实践证明,护好青山、终得金山。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