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峰和杨会芳在晾晒挂面。刘杰 摄 中新网河南新闻3月25日电 (邓小强 刘杰)3月24日,在新乡市延津县胙城村的挂面生产车间,刘俊峰和工人们在不停地忙碌着,和面、醒面、开条、盘条、上杆、分酵、晾晒一系列操作有条不紊。虽然现在市面上“流水线式”面条种类繁多,但刘俊峰家坚持做手工面,他做出来的面光洁度好、耐煮沸、煮后不浑汤,每条挂面的横切面都有针尖般小孔,因此被称为手工空心挂面。 “刘家空心挂面”选用素有“中国第一麦”美誉的延津小麦为原料,第四代传承人刘俊峰在面粉中加入三七粉,从而使挂面增添了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等功效。2021年,胙城“刘家空心挂面”被列入延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该产品还参加了广州农产品博览会。 制作空心挂面大大小小的工序有十几道,整个制作流程需20多个小时方可完成。空心挂面制作工艺复杂,对温度、湿度要求极高,为打破夏季出产困难的现状,面对父亲的不支持,刘俊峰和杨会芳仍不断试验,过程中,单面粉就尝试用了八九个品种,熬到深夜已是常态。而面对断条、出面率低等问题,他们会到各地去学习技术,不断改进制作流程,研发制作出绿豆空心挂面、高钙养心挂面、杂粮山药面,以及未来枸杞挂面等种类。现如今他们的挂面厂全年均可生产,大大提升了挂面的质量和效率。 去年中秋节到春节的这段时间,是挂面销售的旺季,手工空心挂面成了走亲访友的必备品,产品供不应求,他们每天要做300多斤挂面,这段时间经常会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 此外,杨会芳还搭乘网络直播的快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使得“刘家空心挂面”远销河南各地,效益好时,月收入可达10万元,同时带动村内6名群众就业。 “虽然手工面条费时、费力、工序复杂,但这种传统手艺不能失传,我们会一直坚持。同时也会探索更多农特产品销售新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完)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