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南新闻3月24日电 (宋云慧)河南开封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兜好基本民生底线。据开封市民政局消息,该市按照“12345”的工作思路实施的城乡社会救助提升工程,促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攀升。 “12345”的工作思路,包括坚守一个底线、夯实两个基础、建立三项机制、把握四个节点、聚焦五项任务。围绕此,着力打造一批“求助一站式、救助一揽子、受益一家子”的民心工程。 开封市城乡社会救助提升工程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中心任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兜底保障监测范围,持续完善常态化可持续兜底保障机制,夯实兜底保障制度基础,成立民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导小组,夯实工作基础,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其间,建立困难群众保障协调机制、部门联动机制和激励奖惩机制,推动救助资源部门统筹,及时向相关部门共享信息,协助开展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救助。 为推动开封全市社会救助整体水平实现大提升,该工程明确五项任务,即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及时发放资金、开展社会救助家庭全面复核工作、开展社会救助品牌创建活动、加强基层社会救助能力建设。 聚焦五项任务,开封出台《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的通知,明确针对低保边缘人口、支出型困难人口的认定及救助帮扶措施。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部门印发《关于提高2022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财政补助水平及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的通知》,完成2022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标。 值得关注的是,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工作,开封市探索创新实践,打造县、乡、村三级社会救助品牌亮点和特色服务。推动乡镇(街道)逐步打造一批“求助一站式、救助一揽子、受益一家子”民心工程。同时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失能半失能人员等为主要服务对象,结合不同困难对象需求,融合“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将单一的“物质救助”帮扶手段向生活帮扶、精神慰藉、社会融入等综合救助方式转变。此举有效弥补政府政策性救助带来的短板,满足救助对象的人文关怀需求,符合建设“能力为本”的增能式社会救助服务体系理念。 在加强基层社会救助能力建设方面,建立“五社联动”机制,推动社会工作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鼓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协助社会救助机构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评估、建档访视、需求分析等事务,推动解决救助资源分散、主动发现难、精准识别难、长效帮扶难等突出问题,不断完善推进“救助共同体”建设。 落实社会救助帮扶措施,确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开封城乡社会救助提升工程为广大困难群众编织了牢固的“安全网”。(完)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