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过程中,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被誉为“救命神器”。但近期海南海口的一起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其使用便捷性的关注。一男子突发疾病,周围群众发现AED需扫码才可开箱使用,受当天网络信号影响,未能扫码成功。 紧急情况下,“救命神器”是否应设门槛?国家规定AED应方便开启,为何依然存在AED上锁封存的情况? 海口一男子突发疾病倒地 欲用AED急救发现需扫码开启 据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一男子在海口汽车西站候车室突然倒地,周围有多人在施救。随后镜头转到旁边的AED,封存着AED的柜门需通过微信扫码才能打开。视频拍摄者表示,由于当时网络信号不佳,扫码后设备没有反应,操作迟迟未能成功。 负责为设备提供指导的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吴元东告诉记者,当天倒地的患者是癫痫发作,没有心脏骤停的情况,不需要使用AED。“患者在现场出现轻微抽搐后倒地,但没有昏迷、没有心脏骤停。120这时也赶到了现场,十几分钟后他就恢复了,现场没有进行心脏按压,患者自己坐车离开。”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平台 自动体外除颤器,即AED,能够让非专业人士为发生心脏骤停的病人进行除颤和心脏复苏。心脏骤停发生后,最佳抢救时间为“黄金4分钟”,在此期间进行除颤,能够大大降低病人猝死的风险,因此AED也被称为“救命神器”。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