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一梅 李健 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谷雨万物生,种树忙起来。4月20日,龙江森工集团第二届“森工植树日”义务植树活动启动。老少齐上阵挥锹铲土种下新绿;栽下“党建林”“青年林”“园丁林”“劳模林”等主题纪念林;开展义务植树网络认养活动……森工植树日当天,干部职工群众单日出动5.4万人,植树52万株。 龙江森工集团将每年4月20日定为“森工植树日”。4·20即“世爱林”——寓意森工人爱林护林的精神与行动世代传承。 20日上午,在苇河局新兴林场67林班20小班植树现场,干部职工穿着统一作训服,佩戴森工标识徽章,挖土、抬苗木、放正树苗、填土、踏实……颇有植树经验的他们配合默契,热情高涨。树苗错落分布、迎风挺立。浩瀚林海,一片片“森工林”将枝繁叶茂,为龙江筑起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 绿色一点点蔓延林海 2014年4月1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响彻60多年的“顺山倒”号子声成为绝唱,龙江森工人从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他们说,一定要还绿给大山。就这样,踏遍青山;就这样,尽情耕耘。从山岭到河畔,从密林到草地,绿色一点点蔓延林海,奉献一年年染绿山谷。 倾听波澜壮阔的林海潮涌,回望砥砺奋进的发展足迹,曾经的共和国“林业骄子”,今天的大型生态公益性国企——龙江森工集团,作为国家天保工程承载主体和全省林业发展战略实施主体,担负着筑牢生态根基、振兴绿色产业、助力龙江发展的历史使命。多年来,龙江森工集团持续开展造林绿化,构建生态建设一体化格局,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保障国家森林资源安全。 爱这片山,护这片林的意识早已深入骨髓,流淌在森工人的血液中。1983年,林口林业局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人工林保存面积100万亩。到天保工程实施前,森工林区已有24个林业局实现了人工林保存面积100万亩。2000年,林口局又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人工林保存面积200万亩的目标。 2021年,龙江森工集团创新开展“双百”行动,支持绿化美化村屯数量174个,提供苗木107.6万株,获得属地政府高度认可。 “贵集团积极为国有林区添新绿、增新绿,为建设绿色龙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2年,龙江森工集团全面完成造林绿化任务54.2万亩,省政府绿化委员会办公室送来表扬信。 森工植树日的设立,让广大森工干部职工植绿、爱绿、兴绿热情更加高涨。龙江森工集团生态建设部部长崔宝国介绍,2023年,我们规划营造林74.9万亩,其中退化林修复33.2万亩,封山育林41.7万亩。营造树种继续以红松及“三大硬阔”等珍贵树种及经济树种良种苗木为主,推广复合型造林模式,良种使用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规划嫁接红松面积2万亩,选择红松良种基地、良种母树林及种子园等林分中优良种穗,全面推进红松经济林嫁接工作。 生命的坚守护佑绿色的永恒 莽莽林海越来越宽阔,满眼绿意越来越浓郁。如何保护好这来之不易的一片绿?实施林长制、组建无人机中队、科技护林……龙江森工给出了答案。 2021年7月,龙江森工林区开始全面探索实行林长制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印发《林长制实施方案》《林长制实施办法》,建立了“林长+生态监督专员”“林长+纪委书记”“林长+检察长”“林长+法院院长”和“林长+林区警长”工作机制。 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林长制以来,各林业局有限公司持续在“林”字上精准发力、在“长”字上履职尽责、在“制”字上探索创新,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着力打造出“无山不绿、无水不清、无路不荫”的林区新生态。 有了高科技的加持,大树也能拥有自己的“身份证”。走进大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青坪经营所178林班,每棵树上挂着的一张张小卡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每张卡片上面印着一个二维码。“这就是这棵树专属的‘身份证’,它连接着林业局有限公司森林经营管理部的成效监测信息化系统,通过它,就可实现对苗木生长变化的监控。”营林技术人员介绍。 2022年,在龙江森工集团生态建设部的指导下,大海林局公司建立了成效监测信息化系统,共建立成效监测固定样地120余块,固定样地中的观测树都挂上有二维码的号牌。原来需要由专家完成的森林抚育样地数据上报、统计、分析、评价等复杂工作都由系统完成。 龙江森工集团还大力发展智慧林业,构建全方位、多角度智能管护网络。无人机巡防是森林防火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所属23个林业局公司都要建成一支集森林火灾监测、森林资源调查、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多功能的无人机技术应用队伍,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力争组建国有林区最大规模无人机管护群。 “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初步掌握了无人机飞行技术,更加深刻认识到无人机对智慧林业、对智慧森防的重要性。”绥阳林业局有限公司森林消防大队扑火队员孙远鹏感触颇深。经过层层选拔,来自绥阳局公司森林防火部的12名技术骨干组成了无人机中队。日前,公司举办了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班,通过室内理论学习和室外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无人机原理与构造、安全规范操作、维护保养等方面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同时手把手指导每名学员进行了实机飞行操作演练。 2022年以来,龙江森工集团累计投入防灭火资金4813万元,推进森林防灭火“空天地”一体化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探索卫星遥感模块应用,提升森林防灭火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伴随去年秋防的结束,森工林区实现了连续13年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龙江森工集团森林防火部部长赵晓波说。 争当龙江绿色发展排头兵 “林草兴则生态兴”。锻造生态铁军、启动全国最大的国有苗圃集群建设、探索碳汇林业……通过实施一系列硬核举措,森工国有林区森林经营质量不断提升,森林“四库”功能显著增强。 龙江森工集团总部及各林业局有限公司遵循“28字”建企总方针,以“政治坚定、心系林海、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纪律严明、勤廉奉公、能打胜仗”36字为核心,分别通过业务培训、实战演练、体能训练等有效举措,计划利用三年时间,锻造一支让党和人民始终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生态铁军。 “在锻造生态铁军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利用无人机中队对深山、远山等生态护林员人均管护面积较大地块和各类自然保护地开展空中管护巡护,加强对卫星拍摄图片判读结果的应用,建设北斗管护智慧平台,在进山通道、重要路口安装摄像头等现代化手段,全方位提升管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龙江森工集团资源管理部部长凌长伟对如何锻造生态铁军成竹在胸。 种苗要提高质量,提高成活率,标准化苗圃建设势在必行。2022年,龙江森工集团完成标准化苗圃46处,建设面积1.4万亩。全林区各单位投入专项资金6683万元,进行圃容圃貌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及机械智能化改造工程。 2022年,龙江森工林区苗圃新播963亩,实现苗木产量新增6850万株,全部为红松、“三大硬阔”、刺五加等珍贵造林苗木及经济苗木。现全林区国有在圃苗木总量约1.8亿株,其中红松及“三大硬阔”等主要造林树种1.3亿株;绿化苗木在圃总量1669.5万株,刺五加、五味子、党参等经济、北药苗木在圃总量3000余万株,构建了完备的良种苗木供应体系,充分保障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对种苗多样化的需求,苗木产业发展基础初具规模。2023年计划苗圃新播1756.2亩。 近年来,龙江森工集团发挥自身优势,将林业碳汇转化为生态产品,实现生态产品货币化,成立森工碳资产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打造森林“碳库”资产生成和转化的“践行地”,已与多家银行完成多笔林业碳汇交易,实现营收200余万元。 2022年,林口局公司成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公布的21个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单位之一。日前,又传来喜讯,大海林局公司青平经营所和兴隆局公司沙河林场,入选黑龙江省2023年森林碳汇试点名单。此次入选的两个森林碳汇试点项目可有力推进森林碳汇与森林可持续经营融合发展,将谋划开发CCER林业碳汇项目,探索挖掘森林的碳汇功能。 绿色希望已经根植。未来,龙江森工集团将继续深耕绿色发展沃土,培育绿色发展动能,擦亮绿色发展名片,推动生态高颜值和发展高素质齐头并进,奋力交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优异答卷,在美丽的春光里奔赴绿色新征程。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