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栋居民楼整齐美观,一条条沥青路干净整洁,一场场群众演出欢声笑语……走进南昌市青山湖区青山路街道潘坊社区,根本想象不到这里曾经是道路破损坑洼、车辆乱停乱放、基础功能落后的老旧小区。“以前,室内活动没地方去,室外活动不愿去。现在,室内室外都能去,活动丰富更想去,我们一帮老伙计聚得更勤了。”近日,正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老友聊天的熊贵宝,竖起大拇指点赞社区的变化。 潘坊社区是赣江边一个不起眼的老旧小区。“原国有企业改制小区有2000多人,多为退休老人。没有完备的设施、专业的管理。”潘坊社区党委副书记胡海琴介绍,如何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从“无人理”到“专人管”,一直是居民的“心病”。 哪些是居民呼声高、急需的改造项目?如何花最少的钱办效果最好的事?怎么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幸福感?改造前,潘坊社区开展线上征集和线下问询,通过基层协商议事,充分了解居民的改造意愿。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理念,改不改,群众说了算;改哪里,群众拿主意;改得好不好,群众来评判。”青山路街道办主任闵洁介绍,本着“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原则,分清轻重缓急,潘坊社区先后对地下管网“暗改亮”“面改美”,休闲场所进行了4次社区“微改造”。 “‘爱心车棚’最初选址旁边有一处仓库,我们向社区反映存在安全隐患。社区采纳了意见,更改了位置。”居民李良宣用自己参与社区改造的小故事,直观介绍了从“为民做主”向“请民当家”转变。他说:“以往大家多是旁观者,现在大家更愿做当家人。”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 潘坊社区通过“一网通管”,以科级领导包区、网格长包片、干部包楼的责任划分,做到治理“三包”,按照“1+1+X”模式,以“网格长+楼栋长+志愿者”形式,组建网格党小组,形成扁平高效的治理闭环。按照党建“三化”标准,打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邻里中心、“三风”小游园等场所。 “社区经常在广场举办文艺活动,大家唱歌跳舞,业余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邻里之间感情更好了,整个小区变得更有活力了。”说起小区的变化,年过花甲的居民丁爱频频点赞。(全媒体记者 刘 斐)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