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热点新闻网>。 今天是:
即时
汽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 内容
销量下滑/赔钱卖车 这场价格战注定没有赢家
来源:网易汽车 发布时间:2023-03-31 浏览字号:[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3月31日报道

当政府补贴、车企降价进入恶性竞争,这场价格战注定没有赢家。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if (1/*/(iPhone|iPad|iPod|Android|NETEASEBOBO|blackberry|bbd+)/ig.test(navigator.userAgent)||/safari|chrome|firefox/i.test(navigator.userAgent)*/){ var str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FPlayer1404863609673").parentNode.innerHTML = str1 + str2;}</script>

车市迎来持币代购的“冰川时代” (来源:网易汽车)

<script> window.NTES && function(d){var f=function(c){var b=c.getAttribute("flashvars"),a=c.getAttribute("repovideourl").replace(".flv","-mobile.mp4");h=d(c.parentNode.parentNode.parentNode),g='';if(1/*(iPhone|iPad|iPod|Android|NETEASEBOBO|blackberry|bbd+)/ig.test(navigator.userAgent)*/){g='';NTES(".video-inner .video").attr("style", "background: #000;");}h.$(".video")[0].innerHTML=g;},e=function(b){var a=d(b.parentNode.parentNode.parentNode);a.$("li").removeCss("on"),b.addCss("on"),a.$(".video-title")[0].innerHTML="string"==typeof b.textContent?b.textContent:b.innerText,a.$(".video-title")[0].setAttribute("href",b.getAttribute("url")),a.$(".video-from")[0].innerHTML="(来源:"+b.getAttribute("source")+")",f(b);};window.continuePlay=function(){var a,b=d(d(".video-list .on")[0].nextSibling);3==b.nodeType&&(b=d(b.nextSibling));if(b&&d(".video-inner input")[0].checked){e(b);}},function(){var a={init:function(){if(d(".video-list li")[0]){d(d(".video-list li")[0]).addCss("on"),this.eventBind();}},eventBind:function(){d(".video-list li").addEvent("click",function(b){e(d(this)),b.preventDefault();});}};a.init();}();}(NTES); </script>

年初,随着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车国补取消,外界都以为刚刚“断奶”的新能源车企肯定要涨价了,谁曾想,这涨价的小火苗刚刚燃起,就被“价格屠夫”特斯拉大手一挥,扇灭了。为了应对特斯拉的“历次降价之最”,各车企和地方政府补贴力度不断加码,直接来了场汽车界的“百亿补贴”活动。

然而,根据流通协会统计:3月1-26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02.1万辆,同比去年下降1%;今年以来累计零售370万辆,同比下降15%。

大规模的价格战没有拉动销量的增长,反而带来了诸多问题:

湖北省只对本地生产的汽车品牌补贴,这种明显的地方保护做法,使得除武汉外,全国各地4S店到店客流量大幅增长,成交量却显著下降,部分消费者开始持币待购、等待降价补贴政策;各车企推出的优惠车型多为长库龄、老款或滞销库存车型,经销商为了吸引眼球,夸大降价力度,增加获客,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自杀式”的价格策略,“自由落体式”的汽车价格,持币代购的车市“冰川时代”,真假“大出血”的价格迷雾,这一通操作下来,是不是感觉有些似曾相识?

没错,早在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就曾经历过这样一场“冰与火”的历练,彼时的中国车市正处于“补课性消费”的加速状态,积攒多年的购买能量被集中释放,上百款新车排队进入中国市场,这让原本单薄的新车队伍一时间变得有些拥挤。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燃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政府的宏观调控、进口配额取消等诸多因素影响,上汽通用率先“破防”,于5月17日宣布全线降价,这一降,瞬间打翻了汽车价格的多米诺骨牌,一时间,整个汽车市场进入到了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其直接导致用户持币待购、市场持续低迷超一年。

所以,对于现下的中国车市来说,降价处理库存,适当回收成本是正常经营措施,但不能因此沦为价格战,因为一旦形成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影响其长期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一些被迫求生存的企业来说,一旦“降无可降”,就只能压缩成本,在材料、技术上“偷工减料”,这对于整个行业还有消费者来说,都是不愿看到的。因此,各级政府应从汽车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出台普惠性汽车消费补贴政策,让利消费者,企业也应谨慎考虑价格战的风险和利弊,尽快为此轮降价的炒作降温,使行业回归正常运行状态,确保全年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对此,你怎么看?

责编:systt
热点新闻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地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