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洞杜鹃,江西井冈山山脉特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曾因多年未现“芳踪”,先后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及《中国被子植物濒危等级的评估》(2017年)列为灭绝种,且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2月27日,记者在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采访时获悉:经该园张乐华研究员及其科研团队近4年努力,该灭绝种成功得以“复活”,已陆续繁育5000余株幼苗,且长势良好,为其野外回归及种群复壮奠定了基础。目前,小溪洞杜鹃已被《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杜鹃花科》(2022年)《江西树木志》(编撰中)收录,下一步将依据现有科学数据及申报程序,重返《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其濒危等级也将由灭绝(EX)降为极危(CR)。 据了解,小溪洞杜鹃属于杜鹃花科植物,每年六七月份开花,花色纯白、素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寻找该物种,张乐华科研团队多次深入井冈山开展野外考察,2019年12月在模式标本采集地寻到首株植株后,又通过更广泛考察,最终发现多个小居群。科研人员通过引入种子和实生苗,在庐山植物园开启育苗、仿自然生境栽培等迁地保护工作。预计三四年后,这些迁地保护植株将开花结果。 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副理事长、《江西树木志》主编、江西农大林学院原院长杨光耀表示,我省成功“复活”小溪洞杜鹃,为有效遏制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实现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贡献了“江西力量”。 张乐华表示,随着5000余株小溪洞杜鹃幼苗不断长大,三五年后,可在原产地或原产地附近生境相似地区开展野外回归,构建其近自然群落,逐步扩大野外种群数量。(全媒体记者童梦宁)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