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记者驱车来到安义县长均乡观察村墨山自然村,村民房前屋后鲜花锦簇,春意盎然。 “我流转的耕地在高标准建设前都是小碎田,28亩地分属6户不同的农户,最小田块只有半分地。”墨山村种粮大户杨彩文告诉记者,墨山地处丘陵地带,耕地以梯田为主,田块小而散,导致大型农机难以进场。高低不平的地势,用水也是一大难题,遇到干旱的年份,减产成为必然。 为了挖掘山区中低产田的潜力,2022年以来,我省对丘陵山地的200万亩农田进行改造,杨彩文流转的耕地被纳入改造计划中。 路好走、车能进,一季变两季,一亩地可以多收500多元。”杨彩文带着记者来到他流转的耕地旁,只见机耕道修到了田块旁,并新修了一条灌溉水渠。不远处,几个工人在拆卸毛渠模板,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收尾工作。“2020年我流转的时候只要100多元一亩,现在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后,流转价格涨到了200多元一亩。今年,我准备把新建好的6亩多高标田种上双季稻。”杨彩文一边说着,一边打电话联系农资店和农机队,解决了种子和耕田问题,“你看,现在一个电话就搞定,我和老伴两个60岁的老人能种几十亩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我们村可以新增双季稻100多亩,预计2023年早稻产量可以增加近一倍。”“小田变大田”,让观察村党总支部书记杨文根信心倍增。(记者 李耀文)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