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热点新闻网>。 今天是:
即时
汽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 内容
1月乘用车零售129.3万辆同比降37.9% 出口同比增34%
来源:网易汽车 发布时间:2023-02-08 浏览字号:[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2月8日报道   2月8日,乘联会公布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29.3万辆,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0.4%。

乘联会表示,无论从同比增速还是环比增速看,这个数据都是本世纪以来最低的1月数据,但符合预期的走势。

聚焦燃油车市场,1月全国常规燃油乘用车(不含新能源车)零售96万辆,同比下降44%,环比下降37%。回看往年常规燃油车零售数据,2019年其销量为1,968万辆、2020年1,818万辆、2021年1,717万辆、2022年1,488万辆,逐年降低。2023年开局仍然是44%的同比降幅,市场压力较大。

新能源汽车市场方面,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33.2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48.3%。针对特斯拉降价的问题,乘联会主席崔东树认为,虽然一定程度会影响到其他新势力,但特斯拉的主力车型价格区间在20-30万元,覆盖度较窄,对其他价格区间车型不会有太大的影响。“2月电池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每个电动车企只要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在中国市场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同时崔东树表示,整体来看,目前急需提振中低收入首购群体的消费信心,建议政策向燃油车中的节能车施以更大的倾斜力度,在经济效应和环保要求两者之间寻求到最佳平衡。 

1月自主品牌零售份额49.4% 同比增4.3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零售数据,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29.3万辆,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0.4%。

其中,1月豪华车零售19万辆,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28%。

1月自主品牌零售64万辆,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40%。

从市占率来看,2022年自主品牌国内零售累计份额为47%,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长了6.1个百分点。而2023年1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9.4%,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

从批发数据看,2022年自主品牌批发累计份额50%,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加6个百分点。1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52.4%,较去年同期份额增加6.4个百分点,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 1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7万辆,同比下降45%,环比下降45%。其中,1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额22.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6.6%,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7.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1月乘用车出口23万辆 同比增34%

出口方面,乘联会统计口径下的1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23万辆,同比增长34%,环比下降13%。其中,1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33%。随着出口运力的提升,1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18.4万辆,同比增长72%,环比下降20%;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4.2万辆,同比下降4%。

崔东树表示,随着各部委和海运企业共同为汽车海运出口排忧解难,2023年汽车出口市场仍有较大潜力。数据显示,2021年的中国汽车出口量219万辆,同比增长102%。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市场销量340万辆,同比增长51%。同时汽车出口均价也从1.6万美元涨到了1.8万美元,小幅提升。

生产方面,1月乘用车生产135.3万辆,同比下降33.9%,环比下降36.0%。究其原因,春节前车企主动减产降库存的力度强,随着美联储加息和上游资源价格下探成趋势,新能源车产销也相对谨慎。其中豪华品牌生产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18%;合资品牌生产同比下降49%,环比下降32%;自主品牌生产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42%。 批发方面,1月厂商批发销量144.9万辆,同比下降32.9%,环比下降34.8%,受新能源市场拉动的影响,部分车企表现分化明显。1月自主车企批发75.8万辆,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41%。主流合资车企批发46.1万辆,同比下降47%,环比下降32%。豪华车批发23万辆,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14%。 聚焦车企销量来看,1月销量领军的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特斯拉中国,以及理想汽车、一汽奔腾、奇瑞捷豹路虎、赛力斯等,均实现同比较大幅度正增长。

库存方面,1月的厂商努力控制生产和批发节奏,强力降库存,形成厂商产量低于批发10万辆、厂商国内批发低于零售7万辆的去库存走势。在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后,预期中的2022年年末燃油车零售强增长如期出现,已经大幅缓解了库存压力,随着1月厂商生产偏低,也进一步降低了厂商库存。

1月新能源车零售33.2万辆 同比降6.3% 

新能源汽车市场方面,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3.2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48.3%。同时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8.9万辆,同比下降7.3%,环比下降48.2%,12月出现的新能源销量走缓特征仍在延续。

乘联会表示,新能源车市场格局正在重塑,消费者进入到观望政策的过渡阶段,新能源刚需车型成本继续承压,同时补贴退坡也带来了终端市场价格的复杂调整。

细看批发数据,1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26.8%,较2022年1月19.4%的渗透率提升7.4个百分点。其中,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39.4%;豪华车新能源车渗透率34.5%;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4%。分品类来看,1月纯电动批发销量27.2万辆,同比下降19.8%;插电混动销量11.7万辆,同比增长44.7%,新能源车占比30%,较同期增加11个百分点。

分级别来看,1月B级电动车销量10.5万辆,同比增长4%,环比下降24%,占纯电动份额39%。纯电动市场的A00+A0级经济型电动车市场崛起,其中A00级批发销量3.4万辆,同比下降69%,环比下降77%,占纯电动的13%份额;A0级批发销量6.9万辆,占纯电动的25%份额;A级电动车5.9万,占纯电动份额22%;各级别电动车销量相对分化。

1月乘用车批发前五名车企分别是,比亚迪宋达到49,865辆、Model Y销量40,903辆、Model 3销量25,148辆、比亚迪元销量23,231辆、速腾22,479辆。新能源列总体乘用车车型销量前四位,新能源领军车型销量较燃油车领军车型销量均高出1倍。

零售领域,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5.7%,较2021年1月17%的渗透率提升8.7个百分点。从渗透率来看,1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43.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1.4%;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7%。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1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6%,同比增加3.3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4.4%,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3%,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8.1%,提升2.6个百分点。

出口方面,1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7.4万辆,市场前景向好。其中特斯拉中国39,208辆、上汽乘用车15,316辆、比亚迪汽车10,409辆、易捷特4,260辆、长城汽车1,244辆、吉利汽车749辆、神龙汽车722辆、创维汽车668辆、奇瑞汽车565辆,其他部分车企也有少量新能源车型出口。从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控看,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较强,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

车企方面看,1月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受春节和补贴退出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分化走势,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长安、上汽、广汽、吉利等厂商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较顽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降到7家(环比减半,同比减少4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76%。其中:比亚迪汽车150,164辆、特斯拉中国66,051辆、长安汽车24,960辆、上汽乘用车18,178辆、理想汽车15,141辆、吉利汽车11,032辆、广汽埃安10,206辆。

聚焦新势力,1月新势力零售份额13%,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理想、蔚来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总体仍较强,但前期表现优秀的部分车企销量有所调整,这也是缓解压力。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强势领先,新能源车批发5,273辆,占据主流合资纯电动37%份额,大众坚定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其他合资与豪华品牌仍待发力。

普混市场中,1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53,462辆,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20%。其中丰田36,475辆、本田10,858辆、传祺3,449辆、东风1,652辆、吉利领克526辆、日产272辆,混合动力的自主品牌逐步走强。

总结:

整体来看,1月乘用车市场符合预期的“低开”,但自主品牌市占率同比增长达49.4%,同时汽车出口销量表现良好,同比增长34%。

乘联会预计,2月是春节后真正的市场启动期,也是疫情三年结束后的市场启动期。蛰伏已久的消费市场会折射出巨大的新投资新消费机遇,燃油车市场需求也会逐步恢复,因此2月零售增速值得期待,车市或有一波入门级消费者的购车潮。

但崔东树也提到,去年四季度总体零售偏弱,很多品牌经销商库存目前仍处于相对中高位,产销节奏逐步趋向以销定产,2月车市补库潜力不大。

责编:systt
热点新闻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地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