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2022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和黑龙江大米节如期举行,来自各界的新老朋友“云上”相会,共谋绿色创新发展之路。 国际绿博会和大米节缘起龙江、发轫龙江,承载着龙江产业发展的独特基因,成就了展会鲜明的优势特色。投资龙江绿色食品有哪些优势?开幕式上有了答案! 农场与科技结合 黑龙江是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主力军”,国家粮食统筹调剂最可靠的“供应地”。 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过1500亿斤,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稳居全国第一,全国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今年,超额完成国家大豆扩种任务,粮食作物单产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九连丰”,我们有信心、有底气为中国饭碗装上更多更优质的“中国粮食”!我们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推动粮食产能增加1000万吨,全方位维护好国家粮食安全。我们将始终致力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优质龙江粮,期待与大家在粮食产销、产能提升上开展合作、实现共赢。 丰收现场 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业绿色发展底色更加彰显、动能更加充沛。 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创建4个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9%。攥牢攥紧农业“芯片”,强化科研攻关,加快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实现农作物良种全覆盖。多措并举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建成高标准农田1.1亿亩以上。着力建设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制造基地,争创高端智能农机推广应用先导区,全省高端智能农机耕种收作业覆盖率达到45%以上,机械化率超过99%。我们将大力实施农业振兴计划,期待与大家在规模化、数字化、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上携手共进,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黑龙江农业资源富集,具有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的独特优势和潜力。 坚持跳起摸高,加力打造水稻、玉米、大豆、乳、肉、林下产业、寒地果蔬等7个千亿级优势产业和渔业、杂粮杂豆、汉麻等3个百亿级特色产业的“7+3”发展格局,建成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万亿级产业集群,努力实现一产“接二连三”。围绕农业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投资龙江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业价值链恰逢其时、正当其势。 黑龙江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着力打造“大食物观先行地”。 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8817万亩,稳居全国第一;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168个,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98%以上。相信,到过龙江稻区的朋友们,能够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喜看稻菽千重浪”。我们正着力打造国家粳稻口粮、玉米优质粮源、大豆油料作物、中高端肉蛋奶、生态森林食品、寒地果蔬、冷水鱼产品、食用菌和特色农产品等9大生产供应基地,加快提升植物、动物、微生物3大类食物供给能力。绿色生态是龙江最亮底色、优良品种是龙江最强底牌、质量安全是龙江最硬底线,期待与大家共同努力,让更多人民群众吃得多样、吃得美味、吃得营养。 丰收现场 黑龙江着力打造多层次协同联动的“1141”品牌体系,持续提升优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竞争力。 今年8月,我们正式对外发布“绿色龙江、黑土优品”省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努力打造10个“龙字号”优势农产品品牌系列,做强40个区域公用品牌,培育100个领军企业品牌。通过实施品牌质量提升、孵化培育、传播推广、保护利用、营销赋能“五大工程”,不断叫响龙江农产品品牌。龙江农业品牌化发展蕴藏无限潜力,我们期待与大家一道叫响更多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品牌,助力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国际国内市场、端上千家万户餐桌。 黑龙江省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将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发展目标,全力在服务“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中贡献龙江担当。 龙江振兴发展离不开中外各界的帮助支持,诚邀各位嘉宾在国际绿博会和黑龙江大米节平台上共享商机、收获成果,在龙江寻求新合作、实现新发展! (图片为黑龙江日报资料片) 记者 付宇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