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典型的“米二代”,大学毕业回乡创业,用15年时间把父辈的乡村“小作坊”米厂发展成为如今拥有“黑龙江省著名商标”等荣誉年销售近1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他就是黑龙江秋然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冰松,一个在黑土地上的书写米业传奇的“新农人”。为了心中的梦想,他几十年如一日以富硒产业为终生使命,用心用情提升家乡大米价值带富乡亲,坚守民生情怀,为着自己的初心和责任。 查看水稻长势 把硒资源变硒产业 让家乡米走向全国 1993年,顾冰松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时,曾拥有一份同学羡慕的工作,但他毅然决然辞掉工作回乡创业。2004年,秋然米业进行资产重组,顾冰松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当时,正是方正富硒大米产业的萌芽阶段,不同于传统水稻粗犷种植,富硒大米对特定微量元素硒含量有严格要求。为了达到富硒大米的相关标准,富硒水稻试种初期,顾冰松在省市科研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了无数次稻谷硒元素富集实验。工作闲暇之余,顾冰松就在父亲打造的试验田里,拿着小喷壶,做着不同的实验,记录着不同的数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一次次失败后,终于在试验田里收获了完全符合要求的稻谷。经过研磨测试送检,最终将秋然富硒大米含硒量稳定至180微克/千克,富硒大米实验获得成功。至此,方正富硒大米开始走向产业化之路,富硒资源带来的经济效应凸显,逐渐揭开了方正作为“中国优质富硒稻米之乡”的发展序幕。 如何让家乡米走出龙江?顾冰松开始在全国各地跑市场、看设备、学技术,硬凭着一腔热情和努力,拎着米袋子、抱着电饭煲参加各种展会,把一批批方正富硒大米卖到了南方和沿海城市,逐渐打开了全国市场,成为方正大米走出龙江的“先行者”。 顾冰松(右)查看水稻加工生产线 以硒为媒 让好产品与消费者无缝衔接 浸润稻米产业多年,顾冰松深知传统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很难保证产品的稳定性。面对行业竞争压力和市场的巨大风险,顾冰松大胆改革、创新发展,毅然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道路。 他积极引入订单农业模式,通过与周边农民和种粮大户签订种植和收购订单,并为农户统一购买水稻优质粮种,无息赊欠给农户种植,保证了原粮供应和原粮品质的双稳定。同时,他还重金采购了2条现代化加工生产线,使产品加工水平和精度一举跨入国内领先行列。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市场终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顾冰松便巧用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拓宽企业销售渠道。去年,秋然米业销售突破10亿元大关,其中线上等新渠道销售突破1.5亿元。 顾冰松与外国参观考察友人 初心如磐守民生 植根黑土回报家乡 顾冰松始终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企业增利,做大做强”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发挥企业的龙头作用,通过水稻订单,实现了农民利益和企业利益的融合。 顾冰松牵头成立了以“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稻农由“抱小团儿”改为“抱大团儿”,6家合作社集体加入“联合体”,3500户水稻种植户与企业签下富硒水稻种植订单,订单种植面积达31000亩。 顾冰松与3500户农户签订合同,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1元的价格直接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同时,通过合作联结方式为500户农户进行二次返利,平均为每户增收6285元。近年来,合同联结农户数增加到4500户,平均每户直接增收6000多元。 此外,在顾冰松的推动下,秋然米业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劳动力就业,有10户贫困户在企业务工,平均月收入3500元。秋然电商美工、电商营销等多个岗位,也优先录用贫困户家庭的待业子女。 今年4月,我省启动支援上海3000吨大米的活动,顾冰松积极响应号召,承担了其中1000吨优质长粒香大米的保供任务。在6条生产线全部启动的情况下,仅在30小时内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生产、加工和调运工作,充分发挥出国家级应急保障企业的责任和使命。 “自己将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真诚回报乡亲们的支持。在发展企业的同时,竭尽全力回报社会。在植根黑土地的同时,为这片热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顾冰松说。 (视频图片由方正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