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7日,欧盟三大机构最终达成了将从2035年起禁止生产新燃油车的协议,此举标志着欧盟地区迈出减碳排放道路的历史性一步,燃油车售卖进入倒计时。 国内方面,虽然比亚迪不再生产燃油车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也为其他车企竖立了榜样,但就当前而言,“禁燃”显然没法做到一蹴而就。 “不久后,我们会像看待蒸汽机一样看待燃油车”。 不久之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称,“今天购买燃油车的剩余价值比人们想象的低得多”。 他的潜台词是,“禁燃”早晚是个必选项。 而在国内,比亚迪也扮演了类似角色。 这家在今年崛起为预测。 截至目前,多个车企交出“禁燃”时间表。 早在2017年10月,长安汽车集团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2025年全面停售燃油车。 同一年,捷豹路虎宣布在2020年将实现全部产品电动化(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和轻度混动车)。这个目标落空后,又表示2025年起捷豹将完全生产电动汽车。 福特汽车也宣布旗下林肯品牌宣布2022年全面停售停产燃油车。 2018年,北汽宣布将于2025年全国范围内全面停售燃油车。 另外,沃尔沃、大众、通用、本田、日产、丰田等主流合资车企也宣布了类似规划。 但就合资车企而言,因为涉及到庞大的固定资产和股权问题,在“禁燃”方面可能会相对谨慎。 这意味着,下一个推进“禁燃”的车企,极有可能和比亚迪一样,也来自自主品牌。 下一个,长安还是赛力斯? 从高层态度角度看,长安汽车对于新能源趋势的判断最为乐观。 根据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说法,未来不超过5年,80%的燃油车品牌都将关停并转——他显然不认为这里面会包括长安。 这意味着,长安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禁燃车企。 1-9月,长安自主乘用车销量951470辆,同期自主品牌新能源累计销量156,348辆。 另一方面,长安新能源业务的增长率——9月销量30,046辆,同比增幅163.15%;1-9月累计销量增幅也高达117.85%。 长安甚至还联手华为、宁德时代,专门打造了高端纯电品牌阿维塔,以推动整个集团的电气化转型。 上述因素,让长安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禁燃选手。 但其他玩家也有机会,甚至和长安一样来自重庆。 这就是和华为深度绑定的赛力斯。 赛力斯发布的9月产销快报显示,其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7596辆,同比增长341.33%,在这中间,AITO问界销量连续两个月单月交付量破万。 作为一个原名“小康股份”,主要生产“东风小康”面包车为主的车企,现在改名“赛力斯”后甚至都不再公布燃油车销量了。 小康股份在改名公告中称,因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为方便投资者准确对公司进行定位,以及战略规划的理解,所以改名赛力斯。 这意味着,赛力斯已经完全把新能源车作为自己的核心业务,淘汰燃油车只是时间问题。 禁燃,越来越近了 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60%左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全球占比50%左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预计,2030年前市场渗透率会超过50%。 中汽协的预测更具体:2022年国内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56%;市场渗透率到2025年将超过30%,2030年超过50%;到2030年,产销将达到1500万辆,保有量达到8000万辆。 更乐观的预测则:到2025年销量将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有望达到56%。 而且从顶层设计角度,中国推出了“双碳”战略,这意味着未来40年,包括汽车在内的所有行业,核心任务就是“脱碳”。 而且已经有地方政府第一个吃了螃蟹。 根据《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至2030年海南全岛将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45%。 这意味着,尽管目前还没有车企宣布“禁燃”,但趋势已经明朗——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持续攀升,“禁燃”越来越接近于成为现实。 最后的话: 行业人士表达了相对谨慎的观点。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禁燃”不是目的,减碳才是,“新能源车越来越好,消费者自燃就会把传统燃油车替换掉。” 许海东表示,没必要太超前地提出“禁燃”时间表,时机还不成熟。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告诉凤凰网汽车,燃油车加油方便,使用成本低,剩余价值相对较高,以及新能源汽车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特点决定了,当前的相关社会体系不足以支撑新能源汽车的过快提速。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到2025年,80%的汽车销量还需要靠燃油车支撑。这意味着“禁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