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越来越近了,预售方式已经开启。先付定金,再结尾款,一举多得,多方共赢。但在消费者开心买买买的同时,也要注意预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网友分享了攻略和经验。江苏省消保委也提醒大家:理性消费不囤货,牢记规则防损失,留存凭证善维权。 通讯员 徐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燕 一方面,先付定金再结尾款,是一举多得多方共赢的方式。对消费者来说,预售期付定金往往有更多的赠品、优惠券,由于“膨胀定金”的存在,总价也比“双11”当天的价格更低,还不用担心手速太慢、产品缺货。 对商家来说,预售模式增加了生产销售的计划性,看似是预售,实质是一场团购。小额的定金让消费者痛快下单,诱发冲动消费,增加了销量。提前备货、运输,也减少了激增的物流压力。此外,此种销售模式有效延长了购物节的曝光周期,带动了市场的消费氛围。 但另一方面,预售中也可能存在问题。有不少网友分享经验,提醒大家规避“套路”。比如,预售保价未必属实。有的消费者表示即使标注保价,也存在不诚信的商家耍花样。有平台推出了“一键退差价”功能,消费者要主动关注申请,与平台携手打击钻空子的不良商家。 此外,有网友分享退定金攻略——错买了预售产品不要慌,付完定金然后记得付尾款,最后连定金带尾款一块退。这种退定金的方式由来已久,已成为电商预售的默许方式,亦是线上购物对消费者的倾斜性保护,前提是必须按时结清尾款。 还有网友提醒,更新版本再来购物。有电商平台标注在不同版本的APP的优惠策略可能出现偏差,所以建议大家下单前更新APP至最新版本。 江苏省消保委也针对“预售”提醒以下三点:首先,理性消费不囤货。预售商品的定金较全款低很多,消费者在低价的吸引下冲动消费,付尾款时才发现资金消耗过度。其次,牢记规则防损失。消费者应关注预售商品的销售规则,提前领券、凑单,避免错过尾款付款时间造成损失。第三,留存凭证善维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需注意保存商家宣传承诺,尤其是商品详情、预售折扣赠品、直播画面等易于更新迭代的信息,选择正规平台和有资质的商家进行购物。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