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热点新闻网>。 今天是:
即时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 > 内容
内蒙古通辽玉米迎丰收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2-10-19 浏览字号:[ ]

10月18日,在通辽市奈曼旗新镇大代村,农机手操作收割机在田间收获玉米(无人机照片)。

目前,通辽市的千万亩玉米陆续开镰,田间一片丰收景象。内蒙古通辽市地处“玉米黄金种植带”,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1700多万亩。得益于浅埋滴灌、高密度栽培、全程机械化等生产技术,通辽市玉米亩产稳中有升。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10月13日,在通辽市奈曼旗义隆永镇方家营子村,农机手操作收割机在田间收获玉米(无人机照片)。

目前,通辽市的千万亩玉米陆续开镰,田间一片丰收景象。内蒙古通辽市地处“玉米黄金种植带”,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1700多万亩。得益于浅埋滴灌、高密度栽培、全程机械化等生产技术,通辽市玉米亩产稳中有升。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10月18日,在通辽市奈曼旗新镇舍布日图嘎查,工人在收粮站晾晒玉米(无人机照片)。

目前,通辽市的千万亩玉米陆续开镰,田间一片丰收景象。内蒙古通辽市地处“玉米黄金种植带”,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1700多万亩。得益于浅埋滴灌、高密度栽培、全程机械化等生产技术,通辽市玉米亩产稳中有升。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10月18日,在通辽市奈曼旗新镇舍布日图嘎查,工人在收粮站晾晒玉米(无人机照片)。

目前,通辽市的千万亩玉米陆续开镰,田间一片丰收景象。内蒙古通辽市地处“玉米黄金种植带”,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1700多万亩。得益于浅埋滴灌、高密度栽培、全程机械化等生产技术,通辽市玉米亩产稳中有升。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10月14日,在通辽市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农机手操作收割机在田间收获玉米(无人机照片)。

目前,通辽市的千万亩玉米陆续开镰,田间一片丰收景象。内蒙古通辽市地处“玉米黄金种植带”,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1700多万亩。得益于浅埋滴灌、高密度栽培、全程机械化等生产技术,通辽市玉米亩产稳中有升。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10月18日,在通辽市奈曼旗新镇大代村,农机手操作收割机在田间收获玉米(无人机照片)。

目前,通辽市的千万亩玉米陆续开镰,田间一片丰收景象。内蒙古通辽市地处“玉米黄金种植带”,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1700多万亩。得益于浅埋滴灌、高密度栽培、全程机械化等生产技术,通辽市玉米亩产稳中有升。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10月18日,在通辽市奈曼旗新镇大代村,农机手操作收割机在田间收获玉米。

目前,通辽市的千万亩玉米陆续开镰,田间一片丰收景象。内蒙古通辽市地处“玉米黄金种植带”,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1700多万亩。得益于浅埋滴灌、高密度栽培、全程机械化等生产技术,通辽市玉米亩产稳中有升。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10月18日,在通辽市奈曼旗新镇舍布日图嘎查,一名工人在收粮站晾晒玉米。

目前,通辽市的千万亩玉米陆续开镰,田间一片丰收景象。内蒙古通辽市地处“玉米黄金种植带”,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1700多万亩。得益于浅埋滴灌、高密度栽培、全程机械化等生产技术,通辽市玉米亩产稳中有升。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10月18日,在通辽市奈曼旗新镇舍布日图嘎查,工人在收粮站晾晒玉米。

目前,通辽市的千万亩玉米陆续开镰,田间一片丰收景象。内蒙古通辽市地处“玉米黄金种植带”,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1700多万亩。得益于浅埋滴灌、高密度栽培、全程机械化等生产技术,通辽市玉米亩产稳中有升。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10月14日,在通辽市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农机手操作收割机在田间收获玉米(无人机照片)。

目前,通辽市的千万亩玉米陆续开镰,田间一片丰收景象。内蒙古通辽市地处“玉米黄金种植带”,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1700多万亩。得益于浅埋滴灌、高密度栽培、全程机械化等生产技术,通辽市玉米亩产稳中有升。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10月17日,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舍伯吐镇,农机手操作收割机在田间收获玉米。

目前,通辽市的千万亩玉米陆续开镰,田间一片丰收景象。内蒙古通辽市地处“玉米黄金种植带”,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1700多万亩。得益于浅埋滴灌、高密度栽培、全程机械化等生产技术,通辽市玉米亩产稳中有升。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10月13日,在通辽市奈曼旗义隆永镇方家营子村,农机手操作收割机在田间收获玉米。

目前,通辽市的千万亩玉米陆续开镰,田间一片丰收景象。内蒙古通辽市地处“玉米黄金种植带”,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1700多万亩。得益于浅埋滴灌、高密度栽培、全程机械化等生产技术,通辽市玉米亩产稳中有升。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责编:systt
热点新闻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地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