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速推进、总体态势持续向好。如何将数字技术更好地引入现有制造生产线?怎样将新技术更敏捷、更低成本地落地到制造企业的生产场景?智能制造产品服务供应商正在积极探索。 思谋科技CEO沈小勇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思谋科技已打通硬件搭建到软件服务、再到场景化融合等关键节点,实现“开箱即用”,应用效率大大提高,如落地智能检测等系统的周期可从一周或一个月缩短至一天,可实现智能制造跨行业快速落地。 打造智能工业平台 “工厂很多岗位都需要用人的眼睛、手、大脑去看东西、干活、思考,未来的智能制造可以通过硬件、软件的结合代替掉这三个动作,这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通过为工厂赋能,将工人从对身体有损害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转而成为智能设备的决策者和使用者。”沈小勇说。 依托自主研发的端到端全流程智能工业通用型平台——SMore ViMo,思谋科技正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制造业,覆盖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 2021年10月,在一家世界500强汽车部件厂商的生产线上,思谋科技研发的“智能轴承检测一体机”开启试运行。该产品上线后,可一次性进行23种缺陷类型的自动识别,帮助客户将质检效率提升超过80%,检测准确率接近100%。 “要做出完整的智能制造平台型产品,既是科学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工程问题,光有软件平台还不够,还必须要有很多靠谱的硬件。当硬件做得更加智能化,它的使用门槛会降低很多。”沈小勇认为,思谋科技的智能制造产品突出智能,产品可像手机一样简单操作,一般的IT人员按照手册就可以安装,在海外客户中尤其受到欢迎。 沈小勇进一步表示,要让虚拟的数字工人去从事枯燥的、危险的工作,让工人转为智能工业平台的使用者。 提升企业运行效率 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的落地,离不开与具体场景的结合。作为一家软硬件一体化产品及全栈式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思谋科技正加快实现与下游行业的全面共振。 目前,SMore ViMo已经与超过10家合作伙伴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智能视觉传感器系列正在与众多合作伙伴一起加速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多款与合作伙伴联合打造的智能检测设备,已实现量产并获得了头部客户的大额订单,正在批量复制到更多企业和应用场景中。 在新能源领域,思谋科技为国内一家新能源龙头企业打造了小型锂离子电池外壳点胶缺陷检测方案,基于智能工业平台SMore ViMo的高精度检测算法能力,方案可对产品进行数十种缺陷检测,包括漏点胶、散点、断胶等,实现产品漏检率≤0.01%,设备的最大产能比原来提升了6倍,生产线效率提升85%,整体成本节省300万元以上。 构建智能制造生态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思谋科技目前已完成四轮公开融资,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21年6月,完成B轮2亿美元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思谋科技创办两年多来,以SMore ViMo为核心研发并量产了超过50款智能制造软硬一体化设备,应用于新能源、消费电子、汽车等超过1000种细分制造场景。 目前,思谋科技已服务了全球超过100家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行业头部企业,帮助工厂实现全自动和智能化,发挥数字工人更大价值。 “现阶段的思谋科技不会局限于成熟场景和短期利益,也不会定义自己的业务边界。”沈小勇表示,思谋科技的业务模式就是将单点场景打通,再将点变成网,实现跨领域的智能制造部署。 软件算法是思谋科技的优势所在。基于思谋科技自研的SMore ViMo智能工业平台,在软件上形成了包括分拣、数据分析、定位、质检等在内的十多个功能模块,并朝着全栈式工业OS的方向发展。 以往的AI视觉项目落地,需要经历数据采集、算法编写、模型开发与上线,模型迭代等环节,整个流程全部需要人工处理,人力成本高,项目耗时至少半个月。“而我们的研发团队从底层构建更智能的算法,只需一名IT人员点击鼠标,大概半天就可轻松实现灵活的算法串联和多模型组合,实现了从数据-算法-软件-生产全链条自动持续优化。”沈小勇表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现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突破创新,将技术系统化、平台化、产品化,并与行业合作伙伴携手完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沈小勇说。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