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新貌。李新义 摄 一床一桌一藤椅,一壶一书一电话。在河南省尉氏县的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内,焦裕禄60年前曾经工作过的办公室还在那里。一辆漏出弹簧的旧自行车,仿佛记录着焦裕禄两赴尉氏任职的辛勤足迹。 办公室外,焦裕禄当年看着成长的两位“小朋友”还在那里。虽容颜已老,但对焦裕禄的思念与尊敬痴心不改。 听“王奶奶”讲焦裕禄的故事,这是尉氏县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开展组织生活和教育活动的必修课。 “王小妹十六岁,犁地耙地她都会,大家都学王小妹,不畏艰苦不怕累,争当青年先锋队。”这段广为传唱的顺口溜,就是焦裕禄专门为王小妹编写的。 学写自己的名字,成立全县第一个生产互助组,被评为“河南省首届农业劳动模范”……在焦裕禄的关心培养下,王小妹从一个黄毛丫头,一步步成长为国家干部。 “焦裕禄对我说过最多的话,就是不要脱离群众。”已经86岁的王小妹说,这句话她牢记一辈子。 退休后,王小妹当上了义务讲解员,把焦裕禄的故事一遍又一遍,讲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听。“只要有一口气,都要把焦裕禄精神传承下去。”王小妹说。 焦裕禄口中的“小侯同志”侯文生,如今已经91岁高龄。在他的记忆中,焦裕禄身上带着“三鼓劲”,为人和善,对同事、群众亲如一家,但干起工作来却是雷厉风行,迎难而上。那时候,时任尉氏县大营区区委副书记兼副区长的焦裕禄,在山川寺与当地土匪作斗争,通过斗智斗勇并发动群众力量,捕捉并枪毙了土匪头子黄老三。 尉氏县县志办主任李建强从事学习研究焦裕禄精神及事迹多年,他说,焦裕禄书记曾两度在尉氏县工作生活,时间长达6年。那是焦裕禄“工作最危险、生活最艰苦、经历最丰富”的六年,尉氏县是焦裕禄的第二故乡,是焦裕禄精神的精神锤炼地之一。 从打土匪到搞土改、从带领群众栽防风固沙林到带领工人搞工农业生产建设,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处处都彰显出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 奔着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和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尉氏县各级干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8月16日,在曾经“风起黄沙飞”的张市镇沈家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80后”女镇长程娜与“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采访团聊起几位基层干部,几度哽咽。 90后女大学生黄亚娜,放弃大城市工作的优厚条件,回村当支书。两年来,她所在的冯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的是城乡日新月异的发展,不变的是传承焦裕禄精神的初心。赶考路上,尉氏县正朝着建成“四个强县、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的目标阔步前进。(张毅力) |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