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热点新闻网>。 今天是:
即时
河南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 > 内容
踔厉奋发促发展——“两稳一保”看河南
来源:河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2-07-12 浏览字号:[ ]

编者按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打出政策“组合拳”,下足“绣花功夫”,扎实做好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工作。即日起,本报推出“‘两稳一保’看河南”系列报道,记者走进城镇乡村、车间工地,聚焦中原科学应对复杂形势、攻坚克难稳中求进的生动实践,展示我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与成效。

□本报记者 张海涛 逯彦萃 孙静 陈辉

7月5日,全省第五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举行,2500多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总投资约1.6万亿元。

在三门峡,投资57.8亿元的铅业资源循环利用暨绿色生产技改提升项目,将助力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走好绿色转型之路;

在许昌,投资25亿元的6GW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重大技改项目,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达到全球行业量产顶尖水平;

在信阳,投资17亿元的“智能显示模组”项目,投产达效后将为京东方、海尔、美的等终端厂商配套……

非常之年,下非常之功,以非常之举、施非常之策。“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压茬推进、持续发力,折射着河南今年砥砺奋进的姿态。

火热的7月,记者走进一家家工厂、一个个项目,感受到争分夺秒、挖潜增能的火热激情,感受到助力纾困、合力攻坚的火热氛围。

面对多重不利因素,面对复杂多变形势,稳经济促增长,中原在顶压前行、努力奔跑。

看力度

  能出尽出用政策

5月28日,“河南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闻发布会成为网上关注热点,“1+1+N”工作体系、省市县三级“白名单”制度、货车报备后入豫不赋黄码……会上发布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牵动各方目光。

会场外,河南8500万亩麦田——这块“压舱石”同样牵动各方目光。经历了洪涝灾害的土地,金波翻滚、籽粒饱满,讲述着丰收在望的逆袭故事。

关切目光的背后,是人们对疫情影响的担忧,是对生活如常、经济恢复、收入增长的殷切期盼。

疫情冲击下,稳经济促增长,对河南至关重要,与每个河南人休戚相关。

近年河南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区域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我省既面临共性的“三重压力”,还存在自身结构性、积累性矛盾风险,仍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接续转换的关键期与攻坚期;经济总量增长是经济质量提升的基础支撑,我省是经济大省,但大而不优、大而不新、大而不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面对超出预期的困难和挑战,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坚定信心、锚定目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要努力在不确定因素中坚持系统思维、谋求动态平衡,在风险挑战中化危为机、掌握主动,在百舸争流中奋勇争先、抢占先机。省长王凯要求,狠抓政策落实,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作出河南贡献。

一系列重大举措陆续出台,能出尽出、环环相扣、协同发力,构建起科学全面的政策体系。

春节刚过,我省出台“1+3”一揽子支持企业纾困解难的政策文件,4月制定实施做好当前全省重点经济工作24条政策措施,5月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后,我省出台《河南省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全力稳经济促增长。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对政策的感知最明显最深刻。

进入台积电供应商体系、投资超级快充电芯、高纯乙硅烷量产,原本化工标签鲜明的多氟多公司如今在新材料赛道上加速奔跑。

多氟多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项目今年开工,疫情影响下项目进展缓慢。焦作市设立专班,使该项目的能评、环评等得以快速办理。

“在项目推进最吃劲时,省、市相关部门打破常规,用好惠企政策,解决了棘手难题,我们有信心今年营收再翻番。”公司董事长李世江说。

“白名单”制度,是今年许多河南企业保生产的关键词。这项制度凸显了我省稳经济政策的创新性。

说起5月的复工情景,许继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张锋还是有些激动。

当时企业在手订单2900多个,正处于繁忙的生产交付攻坚期,但疫情发生后,3500多名员工处于封控区或管控区,企业按下了暂停键。

作为“白名单”企业,许继的返岗复工申请得到市、区政府快速回应,半天内协调工作落实到位,员工从“居家封闭”变为“驻厂封闭”,生产线上重现繁忙景象。

省发展改革委综合处处长崔红建介绍,截至6月底,全省约4.76万个企业(项目)进入“白名单”,已覆盖总产值(投资额)的85.9%,可谓应列全列,为稳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好政策更要落实好。

6月,9个督查组、百余名成员分赴全省各地,深入工厂车间、项目工地,查实情、听意见,紧盯的就是“两稳一保”政策落实情况。

为避免惠企政策有“死角”,省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专门制作了电子问卷,收集了1万多条企业的具体需求。

“两稳一保”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将逐一销号,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为企业克服困难撑腰护航。

督查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个个看似不大的问题被解决,很可能关系着一个企业的存续发展,一个行业的崛起勃兴。

看精度

  贴心服务解难题

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形势下,问题更复杂、目标更多元,工作方法就要更科学、更精准。

一企一策、日日监测调度……在几家曾被迫停产的公司采访,让记者深刻感受到绣花功夫的效果。

7月9日是周末,上汽乘用车郑州分公司整车一厂的总装车间内,生产线依旧在高效运转,51秒就可下线一台车。

但4月因上海疫情,供应链中断,这里曾停产近半个月。

供应链中断,政府比企业还急。在省工信厅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洪波的办公桌上,记者见到一大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监测调度日报告”。

“4月24日、4月28日、5月1日三次向上海市经信委发函,请求协助解决我省汽车产业链供应企业复工复产问题。”洪波说。

当时,省工信厅紧急建立日调度日报告制度,成立保供应保畅通保运行工作专班,积极协调外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一日一报精准调度打通堵点难点,一企一策精准帮扶直到问题破解。

在省市多部门的连续协调下,上汽郑州分公司终于恢复正常生产,还带动周边30多家配套企业一并复产。

非常时期,相关部门切实提高调度的准确性、灵活性、及时性,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项目投资也变得更加精细,摒弃大水漫灌,周密谋划推进,有效投资真正有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