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热点新闻网>。 今天是:
即时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 > 内容
陕西榆阳:林业碳汇让“绿色颜值”增添魅力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2-06-14 浏览字号:[ ]

环境优美的榆林市榆阳区榆溪河生态长廊(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紧盯“双碳”目标,推动企业自主营造碳汇林,建立碳汇金融服务中心,开展碳票交易、结算、管理等服务。目前全区林木保存面积482.2万亩,每年可实现碳减排约70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红石峡生态公园榆阳区榆溪河两岸绿树成荫(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紧盯“双碳”目标,推动企业自主营造碳汇林,建立碳汇金融服务中心,开展碳票交易、结算、管理等服务。目前全区林木保存面积482.2万亩,每年可实现碳减排约70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位于榆林市榆阳区城北的镇北台被绿树环绕(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紧盯“双碳”目标,推动企业自主营造碳汇林,建立碳汇金融服务中心,开展碳票交易、结算、管理等服务。目前全区林木保存面积482.2万亩,每年可实现碳减排约70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大漠中的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6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该公司通过购买榆阳区小纪汗林场2527吨碳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近年来,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紧盯“双碳”目标,推动企业自主营造碳汇林,建立碳汇金融服务中心,开展碳票交易、结算、管理等服务。目前全区林木保存面积482.2万亩,每年可实现碳减排约70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游人在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林场七里沙工区观景台参观(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紧盯“双碳”目标,推动企业自主营造碳汇林,建立碳汇金融服务中心,开展碳票交易、结算、管理等服务。目前全区林木保存面积482.2万亩,每年可实现碳减排约70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白城台村的农田防护林(6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紧盯“双碳”目标,推动企业自主营造碳汇林,建立碳汇金融服务中心,开展碳票交易、结算、管理等服务。目前全区林木保存面积482.2万亩,每年可实现碳减排约70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大型农机在榆林市榆阳区金鸡滩村收割紫花苜蓿(6月10日摄)。

近年来,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紧盯“双碳”目标,推动企业自主营造碳汇林,建立碳汇金融服务中心,开展碳票交易、结算、管理等服务。目前全区林木保存面积482.2万亩,每年可实现碳减排约70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林场的职工在护理今年新栽的树苗(6月13日摄)。

近年来,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紧盯“双碳”目标,推动企业自主营造碳汇林,建立碳汇金融服务中心,开展碳票交易、结算、管理等服务。目前全区林木保存面积482.2万亩,每年可实现碳减排约70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榆林市榆阳区金鸡滩镇白舍牛滩村的村民为新栽的杨树苗打坑围堰(6月10日摄)。

近年来,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紧盯“双碳”目标,推动企业自主营造碳汇林,建立碳汇金融服务中心,开展碳票交易、结算、管理等服务。目前全区林木保存面积482.2万亩,每年可实现碳减排约70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责编:systt
热点新闻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地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