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热点新闻网>。 今天是:
即时
河南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 > 内容
如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河南这样做
来源:中新网河南 发布时间:2022-05-25 浏览字号:[ ]

中新网河南新闻5月25日电  近日,河南官方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河南各级党委和政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具有河南特色的高水平教育评价体系。

河南如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该《实施方案》提出五大重点任务,分别是:深化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改革、深化学校评价改革、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深化学生评价改革、深化用人评价改革。

深化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改革方面,如何实现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职尽责、办好新时代教育?《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在组织上,要求全面落实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校、深入教育一线调研和为师生上思政课等制度。在加强党委教育领导小组作用发挥上,提出完善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重大教育事项须先提交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讨论,再按照程序审议决策。同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

深化学校评价改革方面,如何引导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方案》提出,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统筹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完善各类学校党建带团建队建机制,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按规定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平安校园、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同时明确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完善幼儿园评价,科学制定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开展质量评估,重点评价科学保教、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工作,评估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切实做好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认定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改进中小学校评价。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重点评价学校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完善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体系,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化教学管理、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完善高中学分认定方法、标准、程序和学业评价,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健全职业学校评价。制定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评价标准与办法,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育训结合、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持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探索建立河南特色职业教育竞赛制度。加强“双高”建设绩效评价。深化职普融通,完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学位授予标准和评价机制。

优化高等学校评价。推进高校分类发展,建立不同类型高校评价体系。实施学科建设培优行动,探索建立有利于重点领域急需学科专业建设和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的人员流动评价机制。建立“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创建期中期满绩效评价和动态跟踪评价机制,推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晋位升级,新增2—3个学校、若干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创新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质量监测与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和绩效监控,坚持资源存量与成长增量评价相结合,引导鼓励高校提升内涵、办出特色。完善师范院校评价标准,开展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完善应用技术型本科建设标准,突出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生师比、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均课程门数、法治意识教育、毕业生发展等硬性指标约束。建立完善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质量评估制度和抽检机制。改进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改进高校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引导高校加大对教育教学、基础研究、就业创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完善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评价,实施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工程。

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方面,如何引导教师更好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实施方案》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要求;突出教育教学实绩,优化教师评价考核体系,提高教育教学实绩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绩效分配、评优评先中的比重;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建立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评价机制,强化家校合作,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中小学教师考核内容;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建立以学术质量和社会效益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和以诚信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不得将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与资源分配、物质奖励、绩效工资等挂钩。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将解决行业企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在主要媒体发表的理论文章和决策咨询报告等纳入科研评价体系;规范各类人才称号,优化整合涉教育领域各类人才计划,不得将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有关申报书不得设置填写人才称号栏目,建立健全体现实际贡献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得将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

深化学生评价改革方面,如何改变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施方案》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7个方面进行推进。

深化用人评价改革方面,如何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破除“唯文凭”弊端?《实施方案》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等,可“一人一策”“一事一议”。此外,完善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管理办法,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完)

责编:systt
热点新闻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地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