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热点新闻网>。 今天是:
即时
河南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 > 内容
铭记雨灾教训 河南提出建设“韧性城市”
来源:中新网河南 发布时间:2022-02-23 浏览字号:[ ]

中新网河南新闻2月23日电 (宋云慧)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未来全省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政策举措。记者注意到,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现代化城市”的任务中,《规化》明确河南将“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聚焦重大风险防控薄弱领域,完善体制机制和防灾减灾设施,全面提升城市抵御冲击能力,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和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

此前,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公布,指出这场特大暴雨灾害暴露出城市建设“重面子、轻里子”;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薄弱,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不健全;干部群众应急能力和防灾避险自救知识严重不足等问题。

而《规化》对“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具体措施的阐述中,则针对性地对以上问题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安排。

例如《规化》指出,要加强城市“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建设。包括实施城市生命线补短板工程,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动态清单;推进新城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强化气候可行性论证,提高既有建筑灾害设防标准,完善防御设施;适度超前强化抗险设计,建立完善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绘制生命线管网数字地图,开展供电供暖负荷预测和气象灾害影响评估,逐步实现风险数字感知、预测预警和高效处置;推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地上、地面、地下设施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系数。

在全面开展城市内涝治理方面,《规化》指出要坚持外防进水、内防积水,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推广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建筑与小区,增强“渗、蓄、排、用”功能。加快推进鹤壁、信阳等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城市蓄水排水设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与灾后恢复重建、绿色社区建设与城市更新等有机衔接。

而在健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方面,《规化》也明确要完善安全生产、消防、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防灾减灾、灾难救助、地震地质灾害等部门联动协同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依托郑州、洛阳、南阳、商丘、信阳、平顶山、鹤壁等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医疗、抢险救援等应急物资储备库,加快推进豫中、豫中南、豫东、豫西、豫南和豫北等六个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保障基地建设,完善区域应急联动机制,支持郑州打造特大城市韧性治理新标杆。此外,要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普及教育,健全防灾减灾演习机制,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规化》同时指出要提高城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健全传染病救治体系。具体包括提升平疫结合能力,确保新建改建的特定大型公共设施具备短期内改造为方舱医院的条件;加强重大疫情应急物资储备、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健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和分级分层分流的疫情救治机制,建立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响应体系。这些举措为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做好准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接下来,河南将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把安全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完)

责编:systt
热点新闻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律师团队 地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