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新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文件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直面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特大洪涝灾情考验,全党全国以更强决心、以决战姿态,慎终如始保持攻坚力度,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山乡巨变的改革画卷仍在接续铺展。“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一号文件指明“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从脱贫摘帽、全面小康到乡村全面振兴,从胜利迈向新胜利的征程,乘势开启。 收官关键期,深刻认识“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从十六大到十九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越来越丰富,目标越来越具体。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重大部署以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断证明其正确性。 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9年,我国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079元提高到2019年的11567元,年均增长9.7%,比同期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2个百分点。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在短时间内消除了现有标准下的农村绝对贫困,且未出现规模性返贫,成就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参事何秀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此同时,乡村止颓转振,全国进入了乡村振兴新征程。具体来看,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粮食安全得到稳定保障;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十年超过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整体缩小,由2008年的3.33缩小至2017年的2.71和2020年的2.56;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有成效。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全党务必深刻认识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毫不松懈,持续加力,坚决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此前,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19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明年“三农”工作成效。关键之年,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对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2020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可以从内审和外察两个维度进行理解。”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系教授苏保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内审即审视我国“三农”工作状况,其特殊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工作性质和使命要求上。 就工作性质而言,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还事关全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农”发展成就斐然。但也应看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未改,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效防范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双碰头”带来的社会风险,特别是确保食物供给安全的难度加大。基于此,从战略高度强调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对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平稳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就使命要求来说,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是贯穿党领导人民群众从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发展全过程的中心问题,也是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问题。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彼时脱贫攻坚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三农”短板依然突出,特别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依然不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要切实把党的重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亟需在特殊年份通过响鼓重槌来强化“三农”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苏保忠进一步分析,“外察”即外观世界经济发展态势,这一特殊重要性体现在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剧及其可能对中国发展产生的影响。一方面,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整体明显放缓,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但传统国际经济治理体系难以回应世界经济新变局,从而导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上升;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粮食流通和供应受阻,加大了我国合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的风险。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何秀荣强调,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果,做好考核验收和宣传工作,防止规模性返贫和接续推进减贫工作的政策稳定是2020年需要明确的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全国乡村振兴工作正在蓬勃开展,脱贫地区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补短板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另外,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虽总体平稳,但稳中有变、稳中有忧。在此背景下,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成为“十三五”目标任务圆满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关键期聚焦硬任务和布局新工作的基本遵循,且对于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对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增添底气和回旋余地也有着深远影响。 锁定脱贫补短板,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一是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二是强化了政策举措,提出了一些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强化了补短板的政策支撑保障;三是强调了抓好落实,确保如期完成两大任务。”2020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开发布当天,时任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贯穿中央一号文件全文,5大部分27项具体举措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展开。其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以及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处在尤为突出的位置。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不仅明确了必须如期脱贫的硬任务,还就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质量提出了高要求。”苏保忠指出,文件从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做好考核验收和宣传工作、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和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5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从“促脱贫、防返贫、谋发展”三大层面呈现了一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系统收官方案,即通过瞄准深度贫困地区这一难啃的“硬骨头”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攻克最后堡垒以实现脱贫,通过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以防止返贫,通过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和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以谋划发展。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最后的堡垒必须攻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实现脱贫,而未实现脱贫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深度贫困区,其中因病因残致贫家庭还占相当比例。为此,文件明确提出,进一步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狠抓政策落实。对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县和行政村,要组织精锐力量强力帮扶、挂牌督战。对特殊贫困群体,要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 上一篇: 《河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3月1日起施行
国内国际 更多>>春节经济创造了“开门红” 世界欢迎中国春节消...![]() 今年春节是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可观的数据展现了中国澎湃的消费活力: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详细] 美防长乘“末日飞机”访韩 与韩防长会晤商定这些事![]() 韩美两国防长商定,将共同检查加强美国延伸威慑执行能力的一系列措施落实情况,以保障美国切实履行对韩协防承诺......[详细] |